劉洪慶
中國每個人都有壹個生肖,12重復過,鼠排第壹。鼠屬成為了自己時代的代表,包裹著時代,也記錄著時代的腳步。
1996是20世紀最後壹個鼠年。我在山西太行山區和晉中榆次采訪了壹群老鼠。2022年,將是鼠年,“鼠人”的故事還在繼續。我故地重遊,講了鼠年65438到020的“十代鼠新舊事”。
●犧牲精神。上世紀初是老鼠的人。
“敢死隊”立功受傷,保住壹條腿回家。
1944,太行荒村水坡村殘巷門口掛著壹塊寫著“專家”三個字的大木牌,上面有左權獨立營營長左、政委楊的簽名。“專家”大木牌贈送給水坡村的壹對“模範夫妻”。丈夫的名字叫張雨晴,妻子的名字叫趙春華。
有資料顯示,趙春華出生於1900年。她是壹只老鼠,但有些村民說她是壹頭牛。《左權縣人》載:趙春華是中國太行區紡織英雄。曾任水泊村村長、農業生產合作社社長、村黨支部。1943年春天,發起了大規模的生產運動,她邀請了20名婦女參加紡織組。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在壹個只有45戶人家的小村子裏,有91名婦女參加了紡織運動,有23名婦女既會紡紗又會織布。村裏有82臺紡車,3臺織布機,既解決了村裏用布穿衣的問題,又支援了部隊。1944年秋,趙春華在左權縣第壹屆勞動模範大會上當選為紡織壹級英雄。同年,11參加太行區第壹屆英雄會,榮獲太行區“紡織英雄”稱號。
張,也是1900出生,四川廣元人。當紅軍經過他的家鄉時,他參加了紅軍。長征結束後,隨部隊參加了多次太行山戰鬥。
1912又是壹個鼠年,李和生出生在江西瑞金,陳福德出生在陜西扶風,陳子渠出生在陜西禮泉。這些老鼠後來成了永遠的行人。李和生於1931、陳福德於1934、陳子渠於1936加入紅軍。這期間都在太行山抗日,負傷復員定居山西左權縣。
1944年,在太行流行時,張負傷致殘,被評為“二級傷殘軍人”。1947年退伍,定居左權縣範家莊村。2022年,筆者采訪女兒張改江,看到了張的出院證明。如今的範家莊村已被夷為平地。
1924年,20世紀第三代鼠誕生。在1996中,作者采訪了出生於1924的、賈桂明和趙。作者曾寫道:“走過大半個中國的任曉明,在今天向每壹位來訪者舉起了壹疊滿是火炮記憶的紀念牌。分別是淮海戰役的戰場,西南渡江的勝利,華南華北的血與火。任曉明說還有很多,孩子們已經玩丟了。1943年加入劉鄧師129,從通信副班長到連長,最後打到雲南昆明。過了11年,任曉明說他在這場戰爭中沒起多大作用。他唯壹壹次用身體接電線,就是壹點點貢獻。戰後回到太行,太行生他養他。
19歲時,賈桂明成為劉鄧129師769團的壹員。他在洪水、關家堖、安陽、老爺山等壹系列戰役中浴血奮戰。最後,他在上黨戰役中受傷,帶著200斤小米回到了闊別八年的家鄉。
在1996三裏莊,筆者采訪了只剩壹條腿的趙。1943年入伍,1944年隨劉鄧師769團離開家鄉129,1945年在長治老爺山戰役中受重傷時才16歲。趙回憶說:“老爺山之圍,我軍進攻了三天三夜,沒有取得重大傷亡。第四天,12戰士組成敢死隊,冒著生命危險,踏入虎穴。因為危險很大,上級,所有在完成這個任務中犧牲的敢死隊,都會被當做‘優秀中國’。”趙是12敢死隊的壹員。
行動開始後不久,7名隊員被打死,另外5人受重傷。趙等人靠著毅力,壹槍打垮了敵人的機槍,為我軍最終占領老爺山掃清了道路。
戰鬥結束後已經神智模糊的趙成了非常嚴重的病人,幾個醫院都沒人敢收。最後被安排到大南莊醫院。
這時,部隊詢問了幾個敢死隊的情況。得知有幸存者被帶進醫院,馬上下令:“從醫院出來,只能是活著,不能是死了。”趙被轉到後勤部醫院治療,那是當時我軍比較好的醫院。
入院後,時任大臣的錢信忠親自檢查了趙的傷勢,並以商量的口吻對趙說:“根據傷勢,妳不能雙腿離身,但將來也不能活了,因為雙腿都被砍斷了。不如我們盡力割壹個留壹個,保證壹周後見效,保證妳近期能平安回家。”16歲趙死裏逃生。妳還能指望什麽面對救世主,他感動得哭了,泣不成聲...
趙第二天就接受了手術。錢新忠高超的醫術讓他的痛苦降到了最低,治愈率達到了更高的極限。
上世紀50年代,左權縣城建起壹座四合院,取名“紅軍幸福院”,張等50多位散居在村裏的老紅軍住在壹起。
1963年,張逝世。1985,李和生去世,享年73歲。1991年,陳福德去世,享年79歲。1996之後,散落在農村的“老”任曉明、趙、賈桂明也相繼去世。到2022年,太行山1900,1912,1924出生的老鼠會越來越少。
●理想,上個世紀的壹只老鼠。
有的人詩意悠遠,有的人“嬉鬧”。
“老狗”是王索才的外號。他是壹只老鼠。在通榆鎮,王索才生了四個兒子,分別取名大狗、二狗、三狗、四狗,於是他們的父親就成了老狗。他是我朋友心中最有“詩和遠方”的人。
老狗出生於丙子年11月12日。我壹查,是1936 65438+2月25日,那天是生日。但是,老狗過了壹輩子生日,從來沒有過聖誕生日。他去大學學習美術。畢業後,他回到家鄉教書。他的收入很低,但他的家人花了很多錢。老狗辭職,以畫像為生。結果他的生意不好。他重修回去做代課老師,然後成了常客。壹直有壹只“詩和遠方”的老狗在小鎮裏住了壹輩子。1996剛好60歲,有退休工資安度晚年。
1948我寫的是“李樹林”。他是以我同事為基礎的“少年”壹代,但他只是隨波逐流,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時候,他只是別人的陪伴。”
生於1948年4月7日,和“李樹林”壹樣,串聯是他少年時代最重要的壹課。他在《長征宣傳隊筆記》中說:“我屬於‘理想壹代’中最理想的壹群。”
1966年,他和同學們串聯行走,成立了“紅色前哨中學思想長征宣傳隊”,為貧苦中農表演文藝節目。起點是天津,終點是井岡山。然而,他們壹邊走,壹邊對著蘭考的焦墓唱歌,他們的長征就此結束。他是壹位音樂家。2006年,他58歲,離退休只有兩年,卻被任命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他的朋友覺得:“秀才老了,機會就來了!”借助於此,“原生態民歌”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眾所周知的概念。
近年來,人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來挽救當地的文化。2002年夏天,我邀他到左權縣,他與“”結緣,並帶領後者成為“全國原生態歌王”;他加入了左權盲人宣傳隊,他稱之為“活著的阿炳”。其實我媽也是1948的屬鼠人,同齡。可惜她天生失明,在太原上盲校的夢想也落空了。1965年,我媽17歲生了我,21歲生了我二哥,家裏又多了壹個盲人。2003年帶二哥去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廳演出的時候,我帶著我媽去了現場。第壹次見到我媽他說:“阿姨,妳生了兩個好兒子!”"
當時,還有壹只老鼠——左縣文化局局長史。他出生於1960。他出生在左權縣北鄉清河店村。他的祖先來自河南林州。四大曾祖父兄弟在清河店村開了壹家油坊、壹家磨坊,發展畜牧業,成為三四十年代清河店首富。曾祖父施家棟在家幹了三天活,卻是個“大掌櫃”。他是主人,被選為村長,負責村裏的事務。石對說:“曾祖父是土改的對象。我聽說他在驢屋裏呆了幾天。”
因為這樣壹個“不光彩”的家庭背景,石初中畢業就上不了高中,只好回老家種地。後來上了平定師範,畢業後回老家教書。他是清河店村少數走出來的文化人之壹。直到為縣委寫的稿子被選為全省典型,他才有機會被提拔,當了八年的縣文化局長。在任期間,他應邀到左權縣,發起了“歌王”和左權盲人宣傳隊。
老狗死於2022年初夏,活了81歲。活著不能有《詩與遠方》的老狗,死後絕對可以去詩國。因為他熱愛詩歌,所以其他地方不需要他。
1936、1948、1960出生的三代鼠,充滿了“理想”的色彩,有傳統文化的殘余,也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機會合適,會成為國家的棟梁,比如;機會不對,在小地方默默思考,像老狗,像我媽...
●務實隱身。上世紀末是老鼠的人。
依舊勤奮不做作
24年前在通榆,我認識了我的母校晉中師範學院數學系23班的實習生冰和薛芙蓉。我在我任教的通榆中學工作生活了半年。
兩年前,我在長治認識了壹個軍人,他和薛芙蓉分別結婚了。5438年6月+2022年10月,冰任長治市上黨區衛生體育局局長。
我在通榆教書的時候,宋二子是我班的學生,1972出生,屬鼠。兩個孩子的祖先從河北歙縣芳官鄉出逃,住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裏。在農業社會,他的才華從山上到了通榆村。兩個孩子的母親祖籍河南省林州市橫水鎮太平莊,姓楊。在通榆工作的那些年,我經常去老二家,只是很少在家看到他。現在我知道他的“住在山裏”是指揮壹群羊,常年住在山裏。據老二說,童羽在方圓很有名。
家裏有壹群羊是壹件很棒的事情。尤其是近幾年羊肉價格上漲,放羊收入很好。然而,二仔初中畢業就輟學了。他喜歡開車。65,438+08歲,他第壹次跟師傅學車,65,438+09歲,他拿到了駕照。我開始帶來壹批新的學生。壹天晚上,他突然把我班的女生趙君帶到我宿舍。君說:“劉老師,對不起,我不想來。老二什麽也沒說。”他們已經悄悄地建立了戀愛關系。
小君上學沒多久,兩個孩子過來讓我陪他去找小君,他說:“妳在的話,他們家會反對的,也不會把我們打出去。”我和兩個孩子壹起去的。1994 65438+10月13他們結婚了,年底生下大兒子宋,2000年生下二兒子宋。當兩個孩子的父親再也不能“住在山裏”時,家裏的羊賣了幾萬塊錢。曾經,跑運輸都不容易。兩個孩子試著接了家養羊業,幹了半年,沒有成功。
兩個孩子開礦業公司,天天在山裏,君也在山裏。夫妻倆壹月能拿5000,在農村算是不錯的收入了。但是,兩個孩子有壓力。壹,大兒子畢業於徐波大學,在農村,工資低,東西多,結婚要花很多費用。二兒子許勝在學校成績不好,但喜歡練拳擊。我曾經勸過兩個孩子培養兒子走武術之路,但是失敗了。從徐升職業中學畢業後,返鄉的兩個孩子也“搬”上了山。我覺得壹個20歲的孩子願意努力是非常難得的。但是,許勝有女朋友,想在城裏有套房子。這對二胎提出了新的挑戰。
我曾經在通榆有四個和這兩個孩子年齡相仿的朋友,分別是、賈永強、袁延龍和沈。我在1996寫他們的時候,評論說:“他們很俠義,都在談戀愛,為了朋友什麽都願意做。”現在,他們有的發了財,有的掌權了。配得上“鄉村騎士”的稱號嗎?老二說:“人隨時都在變。”
1996 2月19日,榆次供電局的孫效東和太行小學的李寶珍夫婦非常高興。孫效東告訴我,“寶寶看起來很聰明,手指很長。她以後會彈鋼琴什麽的。我這輩子只有這個寶貝女兒,我們壹定會重點培養。”來自晉中醫院之壹的鐵石村的35歲的焦桂明非常高興。焦桂明說:“村裏條件有限,投入培訓太多。只要孩子願意學習,就盡量讓他們學習。”54歲的晉中化工廠工人李文秀當了奶奶。她說:“孫女的培養主要是她父母的事。現在穩定,家庭收入還可以。我孫女趕上了好年景。我老了,不擔心孩子。”
2022年,筆者找到了“雙胞胎”焦桂明。1996,也就是第三年正月初壹出生的第二胎,生肖鼠,也就是雙胞胎女兒,名字叫栗鵬和彭遠。兩個女兒都沒上大學,也沒嫁出去。嫁給聶村的,彭遠的信是清徐縣山裏人。彭遠不願進山,與父母和手下商量,李信來到焦家。桂明沒有兒子,把小女婿當兒子看待。三個月前,彭遠生下壹個兒子,名叫焦。桂明告訴我:“到正月初三,我孫子就三個月了!”
新世紀初屬鼠的人是不朽的。
21世紀壹代鼠寶寶,玩得好是他們的夢想。
進入“左權縣示範小學”是在楊之華擔任校長之後。學校成立於1948,最初是北街的壹所村辦小學,後來逐漸成為縣城比較好的小學。青少年的發展是學校的特色。為什麽要發展校園?楊之華校長說:“第壹,支持並想利用學校的發展;第二,左權有壹個‘俱樂部’,有壹個很愛它的教練;三是有學校特色,想在體育方面發展。”他說:“沒有田佳教練的癡心,學校不可能走到今天。他和孩子們不怕苦不怕累,堅持訓練,效果很好。不幸的是,沒有支持,這壹路走來非常艱難。”
田佳,出生於8月25日,1984,屬鼠。田佳的父母都是老師。他們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善良優雅。藝術學院畢業回國後,堅持了十幾年的公益和學習三個方面,不求成績,但求喚醒更多人的良知。
1998 10 10月18,左權當時的壹群中學生成立了壹個社團,取名“1018社團”。那壹年,田家還是個初中生,對它很感興趣。他進入高中後,成為“1018”的骨幹。20年後,“1018”的創始人在雲南、晉城等地工作生活。田家回到家鄉後,承擔起了培育和關愛山區孩子夢想的重任,延續了“1018”的輝煌。他告訴筆者:“這是壹種責任!讓這團火永不熄滅,不管有多難!”
目前,在654.38+0.7萬人口的太行山左權縣,踢足球的本地成年人只有三五個,在左權工作的外地人也有三五個。組隊參賽的話,就讓榆次和太原叫幾個老鄉來,不然九個人不夠。
2022年底,“1018俱樂部”只有六七個玩家。他們模仿“粵港新年杯”,打“左權縣新年杯比賽”。人很少,只有兩三個玩家,但是他們很開心。
這些人自掏腰包組隊到外地打遊戲。2022年底,他們湊錢參加比賽時,還剩500元。他們沒有分錢,就用這筆錢舉辦了“2022左權青年新年杯比賽”。把壹群受他們影響的小球員放在壹起,五人制其實已經編了四個隊,都是四五六年級的小學生。他們花錢買了桌上的“金球獎”獎杯。雖然它是塑料的,但被漆成金色。田佳高興地說:“很好,比省賽的獎杯還要好!”
“1018俱樂部”培養的青少年可以組隊去外地打球,甚至取得優異的成績。他們的年輕球員參加了廣東恒大和山東魯能學校的選拔。雖然最終沒有入選,但是俱樂部出錢買機票邀請孩子參加選秀,可見這些孩子有相當的能力。
在左權縣示範小學楊校長的支持下,孩子們每天下午堅持練習。俱樂部的前輩們幫助孩子們出謀劃策。孩子們自發地在校園操場上舉辦了壹場“模範小學超級聯賽”,完全模仿職業聯賽,每周五下午進行比賽。孩子們自己,自己評判,自己打分,搞得有聲有色。
08,08,08年出生的孩子該不該踢足球?反正目前鼠總教練田佳帶著壹群“鼠寶寶”,個個都很優秀。
2022年6月20日結束的比賽,65438,已經是左權少年新年杯比賽的第四屆。初高中有四支八人制球隊,球員分別來自左權中學、左權二中、左權宏遠學校。五人小學,宏遠學校小學,示範小學四個隊。參賽選手總數達到36人。
田家認為,在太行山小縣城成長為明星太難了。田家並不著急。在魅惑的幻覺和殘酷的真相之間,他願意做壹個夢想家,與現實相互包容,把夢想種到未來!
供圖/劉宏清
劉宏清,傳記作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推廣人,中國昆曲古琴研究會理事,中國導盲犬工作協會,中國盲人協會音樂藝術工作協會專家,星河公益基金會。出版的作品有《向天歌唱》、《夏夏雪》、《沈從文家事》、《左權將軍》等。
以上與1960年出生的鼠有關,是關於左權的分享。看完60年前的鼠年,希望這個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