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狗的家庭越來越多。但由於養狗方式不規範,比如遛狗不拴繩,導致了壹系列悲劇。有人被狗咬死,有人死於狂犬病,壹時間人人自危。壹百年前“狂犬病”這個詞在全世界都很可怕,每年都有幾萬人因此喪命。當時沒有疫苗,也沒有免疫球蛋白。說出來就是不信。19世紀的歐洲人用燒紅的鐵棒治療狂犬病,因為他們認為火焰和高溫可以凈化壹切。
在那個年代,誰要是被動物咬了,就被壯漢強行壓制,讓鐵匠燒壹根熱鐵棒幫他“治療”傷口。可想而知,這種殘忍的方法根本無法治愈疾病,反而加速了病人的死亡。畢竟人壹旦患上狂犬病,死亡率基本是100%。那麽面對這種致命的疾病,我們古代中國人是如何應對的呢?據史料記載,早在大約1700年前的東晉時期,壹個叫葛洪的人就找到了對付狂犬病的方法。
葛洪,生於公元284年,晉國丹陽縣句容縣(今江蘇句容縣)人。他是當時著名的道家學者、方士(化學家)、醫學家,人稱“小仙女翁”。他的書《肘後》是最早記錄天花和恙蟲病癥狀的書,還記錄了壹種“狗咬引起的疾病”,其實是。
《肘後》記載,人被瘋狗咬傷後會非常痛苦,患者聽到聲音就會抽搐,尤其是水的聲音,壹聽到就會抽搐,所以當時有人把狂犬病稱為“水恐懼癥”。在過去,根本沒有治愈的方法。葛洪知道這個病後,反復查閱古籍和醫書,試圖找到治療的方法。自助者天助。他找到了《黃帝內經》記載的“以毒攻毒”的方法,需要“毒”藥才能治病,沒有“毒”病是治不好的。
葛洪想了想。如果瘋狗咬人,人生病了,說明狗嘴裏有毒,毒進入人體引起疾病。如果能從瘋狗身上找到這種毒藥,病人能治好嗎?葛先生照他說的做了,試圖殺死壹只瘋狗,然後把瘋狗的大腦取出來,敷在病人的傷口上。有的人奇跡般康復了!(當然也有死的)其實這就是我們現代所說的“免疫學”。
19年80年代,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化學家路易·巴斯德首次戰勝狂犬病。他也采取了同樣的“以毒攻毒”的策略。他從死去的兔子身上取出壹段脊髓,曬幹後與蒸餾水混合註射到狗體內,狗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在此基礎上,巴斯德成功研制出狂犬病疫苗,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不過這個原理是葛洪在幾千年前發現的。葛洪真的是免疫學的先驅,古人的智慧真的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