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療法:取苦參、足癬、蛇床子、蟲衣、紫草、防風10克,加水煎煮取汁,放入浴缸中,趁熱泡腳,每日兩次,每次10 ~ 30分鐘,每日1劑,共5 ~ 7天。貼敷療法:取蒺藜、何首烏,研成細粉,裝瓶備用。每晚沐浴後,取本品適量,加少許米醋調成稀糊狀,敷於兩腳心湧泉穴,用敷料包裹,用膠布固定,每晚敷用,第二天早上取下,7 ~ 10天。醋加甘油止癢:醋中含有的酸性物質和醛類化合物能擴張毛細血管,刺激皮膚。甘油軟化皮膚並保持水分。配制方法:將白醋和甘油以3∶7的比例混合,1每日1次或每周2 ~ 3次,沐浴後立即塗於患處。大棗綠豆治瘙癢的方法如下:大棗20枚,綠豆100g,豬油1勺,冰糖適量,水煎至綠豆開花後服用。每天服用1劑量,分幾次服用,壹般服用1周即可止癢。治療皮膚瘙癢的處方:
血熱風型皮膚瘙癢難忍,搔抓後有血絲,尤其是熱的時候,伴有心煩口幹,舌尖紅,苔薄黃,脈數。取金銀花10g,枇杷4個。枇杷洗凈,切去核,搗碎,加入金銀花,開水沖泡,常飲。血虛風燥型皮膚幹燥,布滿劃痕。經常搔抓可出現苔蘚樣改變,並伴有面色晦暗、頭暈目眩、舌淡、苔薄白、脈細。取泥鰍30g,紅棗15g。泥鰍洗凈,用紅棗煎服,加鹽飲服,每日1次,服用10-15次。濕熱所致皮膚瘙癢,搔抓後出現丘疹、水皰、流水或濕皮,全身搔抓後可繼發濕疹、舌紅、苔黃膩、脈滑。取百合30克,薏苡仁50克。薏苡仁洗凈放入容器中,加水蒸至蠟質。將百合洗凈切塊,用開水浸泡1次,取出,去掉部分苦味,放入容器中,加入開水和冰糖,蒸至百合油膩,倒入薏仁壹起食用。
誤區壹:皮膚瘙癢是壹種外感疾病,與體質和飲食習慣無關。
說到皮膚瘙癢,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是衛生習慣造成的。但是,生活條件越好,飲食越豐富,患瘙癢的人比例就越大。為什麽?其實現在城市裏因為居住環境不幹凈導致的皮膚炎癥已經很少了。更多情況下,由於自身體質或飲食習慣,血虛風燥、風濕引起的皮膚瘙癢較為常見。
血虛風燥所致的皮膚瘙癢多見於老年人,壹般稱為“老年性皮膚瘙癢”。在我國老年人群中,老年性皮膚瘙癢癥患病率超過10%,是老年人常見的皮膚病。尤其是秋冬季節,很多老年人晚上脫衣服睡覺時,皮膚會癢,越撓越癢,直到撓或捏,才可以止癢入睡。風濕郁滯型多見於年輕人,主要癥狀為皮炎濕疹,且易復發。另外,很多更年期女性經常長期皮膚瘙癢,並不能徹底解決皮膚瘙癢的問題。春夏季節,很多中青年人(多為女性)容易出現皮膚瘙癢,主要是局部皮膚瘙癢,如四肢、背部、個人隱私部位等。西醫解釋皮炎濕疹,僅靠外用抗真菌治療容易復發。由此可見,想要徹底告別皮膚瘙癢,首先要做的就是認清自己的體質,在高發季節註意飲食調理和日常生活規律,堅持內服外用。
誤區二:洗澡可以止癢。
在壹項關於皮膚病的調查中,超過90%的受訪者表示,增加洗澡次數會緩解皮膚瘙癢等癥狀。誠然,沐浴後皮膚短暫的濕潤狀態確實能止癢,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表皮的水分壹旦流失,瘙癢就會加重。而且很多人喜歡用很燙的水洗澡,也會加速水分流失。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減少洗澡次數,淋浴或用溫水擦拭身體,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洗完澡後,立即塗抹保濕乳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