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偏癱患者在家應該怎麽做康復?

偏癱患者在家應該怎麽做康復?

1

良好的肢體放置

研究表明,早期應用良肢位優於病情穩定後應用良肢位。盡早實施良好的肢體安置,可有效預防肌肉痙攣、內翻、肩關節半脫位等並發癥的發生,從而更好地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降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提高其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

正確的好肢位要貫穿偏癱後的各個階段,需要註意的是,每2小時要變換1次體位。鼓勵患側平臥,適當健側平臥,避免半臥位,少用仰臥位,既可增加患肢的感覺刺激,減少痙攣,又可避免不良體位引起的壓瘡等並發癥。

2

關節活動度訓練

關節活動度訓練可以維持關節的正常活動度,有效防止肌肉廢用性萎縮的發生,促進全身功能的恢復。

關節活動度訓練應遵循被動→輔助→主動的過渡模式。訓練時,要以患側為重點。對於長期臥床的患者,也要註意四肢的健康。活動關節不僅是肢體關節,還有軀幹的脊柱關節。活動頻率壹般壹天2-3次。

行走能力訓練

約21%的腦卒中患者存在左側行走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偏癱步態。糾正偏癱患者錯誤的運動模式,改善步行功能是偏癱患者日常生活活動的基礎,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和功能的全面康復。

減重步行訓練,利用懸吊裝置不同程度地減輕患者上肢重量對下肢的負荷,配合電動跑步機帶動患者下肢進行重復性、有節奏的步行活動。主要針對下肢力量不足以支撐全身重量的患者。

隨著科技的發展,下肢康復機器人技術的不斷創新,不僅可以彌補懸吊裝置的不足,還可以實時檢測患者與機器人的相互作用,根據患者主動能力的變化提供相應的幫助,模擬正常的行走生理周期。下肢康復機器人減重狀態下的步行訓練可以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解除痙攣,促進上運動神經元損傷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復。

肌肉力量訓練

對偏癱患者進行肌力訓練,不僅會加重患者的痙攣,而且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的恢復有積極的作用,對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提高平衡能力非常重要。

通過對腦卒中患者進行高強度的漸進性抗阻訓練,可以提高患者患側和健側下肢的髖膝力量和運動功能。通過患者的核心力量訓練,提高人體軀幹和骨盆的控制能力,調整平衡、站立和行走的功能,維持姿勢的穩定和協調。通過肌電生物反饋療法,促進患者肌力和運動功能的恢復,改善足下垂,增強踝關節背屈和外翻。

心理康復

偏癱患者大多無法承受疾病帶來的種種不便,漫長的康復治療過程容易導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如情緒波動大、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患者壹般不能積極配合康復治療,直接影響康復效果。康復治療師和患者家屬要仔細觀察患者的情緒狀態,及時給予疏導和疏導,與患者進行無障礙溝通,從精神上鼓勵和幫助患者,減少不良情緒對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

  • 上一篇:吃什麽藥可以預防臉上長痘痘?我聽說中藥相當有效。有人知道藥方嗎?
  • 下一篇:女性怕冷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