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染性魚類疾病:
1.病毒性和細菌性魚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魚病,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和藻類。如出血性疾病、粘球菌性爛鰓病、腸炎、豎鱗病、黃皰病、水黴病、粉病和表皮增生。
2.寄生蟲性魚病:寄生蟲性魚病是壹種傳染性魚病,由寄生蟲或藻類寄生魚體引起。危害金魚的寄生蟲有很多種,如白斑病、寄生爛鰓病、魚虱、鳀魚蚤、三代蟲等。
(2)非傳染性魚病:非傳染性魚病壹般是指由機械損傷、水質不良、缺氧中毒、營養缺乏等敵害引起的疾病。但值得註意的是,許多非傳染性魚病往往會造成魚類衰弱或外傷,為傳染性病原體的入侵提供了條件,從而出現非傳染性魚病並發傳染性魚病的交叉感染,不容忽視。如:中暑和悶缸、熱尾癥、魚鰾紊亂、萎縮癥。
第二,傳染病的治療
病毒性和細菌性魚病:
1,出血性疾病
病因及癥狀:壹年四季均可發生,尤其是6月-10月。導致金魚患出血病的因素比較復雜,壹般由病毒、細菌和環境因素引起:病毒、細菌(壹般認為是單細胞細菌引起)和寄生蟲侵入魚體內,使魚全身或部分受損。水質的關系無論是用自來水還是用湖水或井水養魚,都要靜置或暴曬2-3天後才能使用。如果不經處理直接使用,會使鰭鱗充血,金魚就會死亡。全身鰭(基部更嚴重)、鱗片或局部充血、出血、潰瘍、鱗片脫落;嚴重者口腔、眼睛、內臟出血,病魚懶遊。輕者食欲下降,重者拒食,體色暗淡,體重減輕,分泌物增多,死於細菌性水黴菌和敗血癥。
防治方法:除了註意上述致病因素的預防外,還要檢查出血點是否有寄生蟲,如果有就抓。同時用氯化汞擦患處,然後用小盆沖洗後放回原池(缸)中休息,每天1次,直至痊愈。
將病魚放入10-20mg/L的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溶液或2%-3%的鹽水中10-15分鐘,然後隔天洗入缸(缸)中1次。
嚴重者在654.38+00公斤水中加入654.38+0萬單位卡那黴素或81654.38+0.6萬單位慶大黴素,病魚水浴2-3小時,大部分半天後用淡水餵養。65438+每天0次,壹般2-3次。
2.垂直鱗片病
病因及癥狀:本病壹般流行於水溫較低的季節,多發於早春和深秋。此時,1歲以上的金魚由於水溫較低,氣候變化大而患病,但感染率不高,很少出現魚大量患病的情況。目前豎鱗病的病因尚未統壹,壹般認為是由細菌(點狀毛滴蟲)感染引起的內科疾病。有人認為日本血吸蟲寄生於血液循環系統,蟲卵堵塞鰓毛細血管或腎血管,產生腹水和豎鱗,故名豎鱗。又稱松鱗病、炸鱗病。另壹種觀點認為,這種結垢現象可能與水質差或細菌感染導致金鱗間淋巴發炎有關。
剛開始的時候,病魚的壹些鱗片像松果壹樣張開,鱗片基部充血水腫,很快腹部開始腫脹。後期鱗片全部豎立,眼睛向外突出,腹部腫脹柔軟,大量積液,導致金魚身體失去平衡,行動遲緩,食欲不振。經常發現金魚鱗片因患病而凸出脫落。大多數病魚的鱗片幾乎都會豎起來,只有少數病魚會部分豎起來。如果摩擦病魚的體表,已經松動的鱗片會陸續脫落。引起該病的病原體目前尚不明確,但多發生在水溫較低的冬夏季節。這種疾病的死亡率很高。如果發現得早,用抗生素治療,這種病是不會傳染的,但是照顧病魚還是挺麻煩的。
防治:發病初期,每10升水可加入0.1gr氯黴素,或每10升水可加入30000單位青黴素溶液。
每天將魚浸泡在2%的鹽溶液中15分鐘,連續3天。
用壹壺清水配制高錳酸鉀,以配制暗水為準,浸泡時間以魚的耐受度為準。浸泡洗凈後,用清水將魚沖洗幹凈,然後在患處塗抹呋喃西林幹粉。經過幾次治療,疏松鱗屑的面積逐漸減少,最後可以治愈。
將病魚浸泡在2%鹽和3%小蘇打的混合溶液中10-15分鐘,然後放入含有少量鹽(約為1/5000至1/10000)的淡綠色水中休息。
將0.2g呋喃西林放入5kg水中,給病魚洗澡10-20min,隔日1次。或全池噴灑呋喃西林,水溫20℃以下,每立方米水1.5-2g,水溫20℃以上,每立方米水1.0-1.5g。輕度患者2-3周治愈。最嚴重的人壹個月後有效。
將401,000,800,000單位青黴素或654.38+0萬單位卡那黴素放入25公斤水中,每654.38+0-2周換水壹次,重新給藥,小心餵養,堅持用藥與日曬相結合,均有壹定療效。
按照0.2 mg/L的獸用紅黴素,撒滿池。
3、黃色大皰病
病因及癥狀:本病多見於夏秋季。黃皰病是皰金魚的常見病之壹,也是該品種特有的疾病。黃色大皰病主要是由於壹些細菌感染了囊泡內的淋巴液或外傷引起的囊泡壁充血發炎而引起的。兩個或壹個氣泡由半透明變為乳白色或膿黃色。光可以自愈。但嚴重的是,受影響的氣泡會破裂或收縮,對觀賞有害。
防治方法:保持水質清潔,換水、垂釣過程中小心操作。用勺子或雙手撈泡泡大的老魚為宜。
稀釋飼養密度。在發病初期,可用氯黴素滴眼液摩擦患處水皰或用小針將膿液從患處抽出,註入少量青黴素、慶大黴素或氯黴素滴眼液,然後在抽出的綠水中休息,可取得壹定效果。
4、水黴(又稱皮黴、白病)
病因及癥狀:壹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早春、冬末、日照不足時發生,以陰雨連綿的黃黴菌季節較為常見。這是壹種真菌性皮膚病。壹般是皮膚外傷後,由於水黴菌和棉黴菌的侵入,寄生在魚鰭或變質魚卵的傷口上的壹種魚病。受傷的表皮產生有毛的絲狀菌絲,肉眼看到的細絲是死黴菌屍體,活黴菌寄生在皮膚和肌肉上。
病魚表現為煩躁不安,活動異常,食欲不振,最後衰退死亡。每當金魚被水黴菌侵入感染後,皮膚組織潰瘍、粘液增多,出現像舊棉絮壹樣的灰白色菌絲,就是我們肉眼能看到的壹片片白色絨毛。這種蓬松的菌絲體寄生在魚的患部後,逐漸深入肌肉,從魚身上吸收營養來滋養自己,從而使患病的魚慢慢變得焦躁不安或懶惰,食欲不振,最後往往因虛弱而死亡。
金魚是溫暖的動物,它們的體溫隨著水溫而變化。冬天水溫下降,魚的抵抗力也減弱,所以感染菌的感染是很常見的。患病的金魚會長出白色的棉絮狀物體,尤其是頭部的肉瘤,最容易感染。水箱中的水應該盡可能保持幹凈。在患處塗上亞甲藍染料可以加快恢復,或者用孔雀石綠溶液治療病魚。病魚應浸泡在含0.2克藥物溶液的100升水中,直至痊愈。
防治方法:放入適量甲基藍藥液,或放入1%鹽水和青黴素水溶液中,可治愈病魚。(受傷或處理捕獲的魚時應采取預防措施)
夏季用2%鹽溶液浸泡魚30分鐘,冬季時間可適當延長3天,療效較好。
用0.01 mg孔雀石綠蘸壹鍋水,直到病魚染上綠色。用清水沖洗,提高水溫,增加光照。向魚缸中加入呋喃西林溶液至水呈淡黃色,浸泡數次,直至病魚痊愈。
將0.3g孔雀石綠放入50kg水中,給病魚洗澡10-20min,然後用棉簽輕輕擦拭菌絲,直至脫落。
成年病魚可用鑷子將菌絲部分去除,然後用氯化汞或5%-10%孔雀石綠塗抹傷口,可取得良好效果。
將0.1克青黴素或50-100克鹽投射於5公斤水中,浸泡病魚10-20分鐘,再將病魚換成每5公斤水含0.02克呋喃西林的淺水過夜,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除了註意操作避免劃傷魚體外,在發病季節,尤其是雨季,可在魚塘(缸)水中放少量鹽(萬分之壹),有預防作用。
5、粉病(俗稱白病)
病因及癥狀:壹般發生在初春、秋、冬季節。這是壹種嗜酸小球藻侵入魚類引起的疾病。病魚早期的樣子不像過去搶食,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腹鰭差,很少遊動。好像比較冷,經常聚集在水池(缸)的角落,體表粘液增多。背鰭、尾鰭、腹鰭相繼出現白斑,乍壹看類似白斑病。然後,白斑逐漸擴散到尾柄、身體兩側、頭部和鰓部,最後白斑重疊,全身看起來像穿了壹層白衣服,因此得名。最後魚逐漸消瘦,呼吸受阻,導致死亡。
發病初期,壹般是外傷或尾柄處出現白色病變,幹燥的皮膚迅速向前蔓延擴大。導致背鰭和臀鰭之間的體表全白,潰爛到尾鰭根部。重病魚壹般頭朝下,尾鰭朝上,近似垂直於水面,很快死亡,死亡率極高,主要危害當年的魚苗。該病在夏季最為嚴重,大規模發病初期,乍壹看是成群魚苗漂浮,尾鰭上出現白斑,很像水泡病。壹旦身體上出現白斑,就可能導致“全軍覆沒”的結果。
防治方法:保持水質新鮮,多投餵新鮮餌料,註意捕魚和運輸過程中避免抓傷魚;
放養時將魚消毒,用3%的鹽浸泡3-5分鐘。
提高池水pH值的方法是取生石灰0.5-1克,溶於50公斤水中,充分攪拌。待沈澱完全溶解後,將溶液灑滿池(槽)以調節池(槽)內pH值至8左右。
成魚可塗2%-3%鹽溶液,清水洗凈後放入潔凈的淡綠色水中休息,隔日1次,數次即可見效。
早期治療在發現魚病的早期,可以在淡綠色的水中飼養金魚,每65,438+02.5公斤水中放入青黴素401,000,800,000或慶大黴素81,000,654,38+060,000等抗生素。不吃或少吃,多曬曬殺菌。
6.表皮增生
壹般常見於春季、黃黴季節和深秋。主要是皮膚上皮細胞病毒感染所致。患病魚的上皮細胞增殖不典型,局部呈乳白色,並明顯增厚,形成白色外套。
目前,這種病毒的預防和治療方法仍在討論中。全池噴灑紅黴素,比例為每立方米水0.4-1g(註:用量視魚的大小、水溫、病情、季節而增減),有壹定效果。
壹般魚都有壹種透明的粘液分泌物,保護魚本身,減少魚的入侵。但當金魚出現局部炎癥或其他疾病的早期,其分泌往往會增加。特別是壹些頭部肉瘤發達的金魚,容易在肉瘤之間產生壹種白色的分泌物,有的很稀,有的像濃濃的膿液。這種現象多見於魚病多發的早春和秋季。壹旦發現上述情況,就要進壹步檢查患處是否有炎癥和寄生蟲的危害,以便對癥下藥。
在飼養的過程中,金魚肉瘤之間的空隙中往往會有白色的乳汁,壹些金魚養殖前輩將這種白色的乳汁稱為“毛頭”。這種白乳膠不傳染。可以用棉簽或擠把它擦掉,然後塗上壹點氯化汞。
因此,當看到魚身上有白色乳汁,特別是頭部肉瘤縫隙中有白色粘稠物質時,要仔細觀察局部是否有炎癥,觀察魚的活動、食欲、魚大便是否正常等。,並且不要貿然用藥。如果沒有病變,魚的活動、食欲、魚都是正常的,只要用壹點紅汞擦幾下就沒事了。千萬不要盲目用藥,尤其是毒性藥物,慎用。
中暑悶缸
[病因]
(1)在炎熱的夏季,中暑通常發生在下午。主要原因是水溫過高,降低了水中的溶解氧,使魚苗和成魚受不了高溫、烈日、缺氧的刺激。
(2)通常是天氣悶熱,氣壓低,水溫高,陣雨、大雨,使池(槽)內水溫急劇變化,引起池(槽)內上下水快速對流,池(槽)底糞便、汙物上升,使金魚躁動不安。特別是在夜間,綠藻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就和魚壹起消耗水中的氧氣,導致金魚缺氧。
【癥狀】中暑或悶缸的金魚開始出現氣短,呈現困難狀態,體色逐漸變淡變淺。他們中的壹些人在嘴巴周圍或鰭的毛細血管周圍充血,長時間漂浮在水面上,直到失去意識,昏厥或因壓力而死亡。
【發病季節】中暑、悶缸多發生在炎熱夏季的下午或夜間。尤其是悶熱的天氣更容易發生。
[控制方法]
(1)炎炎夏日,每天上午9點左右就要遮陰,避免日曬中暑。
(2)在雨水到來之前,首先要把池(缸)內的汙物清除幹凈。適當註入新水。雨後,特別是雨前,池(罐)汙染不吸。雨後應立即吸幹池(槽)底的舊水(約占總水量的五分之壹至三分之壹)。註入新水,防止氣缸悶死。對於浮頭嚴重的池(缸),可根據情況完全換水施救。特別是對珍稀魚種,更要加強夜間巡邏,增加氧氣瓶。
熱尾病
【原因】金魚的尾巴燙傷在淡水中不易發生,尤其是在室內,但是在濃濃的綠水中金魚的尾鰭上容易產生氣泡。原因是在炎熱的夏季,由於陽光強烈,池(罐)內水溫高,濃濃綠水中的藻類植物生長旺盛,光合作用非常強,往往使水中的溶解氧達到飽和,於是池(罐)壁上的青苔。這時往往是因為投餵過晚或不足(尤其是臨近中午投餵時,更容易發生這種疾病),使魚不停地遊動,到處覓食,水中的氣泡會繼續附著在金魚的尾鰭上。另外,如果在中午烈日下釣金魚,很容易使水中的氣泡上升,粘在金魚的鰭上,使金魚的尾鰭全部浮在水面上,頭朝下,肚子朝上,然後暴露在烈日下,造成尾鰭組織損傷,毛細血管充血,發生燒尾癥。
不傳染,死亡率不高。而多次遭受燙尾的金魚,往往會使尾鰭潰爛變短,影響其觀賞價值。
【癥狀】由於魚鰭特別是尾鰭上附著許多小水泡,使病魚浮在水面,魚體倒置,病魚很難潛入水中平衡遊動。嚴重者尾鰭充血、潰爛,甚至交叉感染水黴菌,導致死亡。
【發病季節】本病好發於夏季和初秋。
【預防方法】發現燙尾巴的魚不要驚慌。如果病魚多,可以用新水恒溫更換,即使當時魚尾還有氣泡,也可以壹夜治愈。如有少數魚尾燙傷嚴重,發現部分魚尾潰爛,可用升汞1-2天擦患處1次,再用清水沖洗幹凈後放回原池(槽)休息。
魚鰾疾病
【病因】金魚患魚鰾失衡的原因很多。壹般認為,這是由於金魚水溫低,耐寒能力差,尤其是遇到嚴寒時,使魚鰾失去了調節平衡的能力。壹般金魚品種如壽星頭、獅子頭、水泡眼、蝴蝶尾等。魚體短、頭部肉瘤發達或尾鰭過直或上翹者更易患此病。
【癥狀】病魚側臥,倒立,甚至肚子朝天,浮在水中或沈入水底。當它們用手觸摸病魚時,可以正常遊動壹段時間,但每隔壹段時間就會再次出現上述異常狀態,有時還能進食,生長發育明顯比健康魚慢,但壹般這種魚不會很快死亡。壹旦溫度逐漸升高,病情可能會緩解,甚至基本恢復正常。
【發病季節】壹般多見於深秋和冬季。
[控制方法]
(1)積極的方法是在冬季前後將魚移入室內或溫室飼養。如果在室外過冬,可取的做法是將鋼瓶埋在土裏三分之壹到二分之壹,晚上蓋上蓋子,以防凍壞。
(2)如果是金魚側臥或沈入水底,可以用盆中的水將其撈起,然後用小縫衣針穿上不易腐爛的尼龍棉線,壹端放上瓶蓋大小的泡沫,然後將縫衣針穿過金魚背鰭前面的第二、三條的底座,打兩個結,系在背鰭上,再將泡沫浮標固定在上面。不要把背線固定太長,因為太長了金魚還能在水池(缸)底。不要太矮,太矮的金魚無法下到水中間覓食或遊泳。至於浮標的固定位置,要看罐(池)內水位的深淺。總之,金魚不宜沈底,側躺,魚可在中間水域覓食。只有這樣,金魚才能在水中自由遊動和覓食,而不會側躺著沈入水底。
(3)如果魚是倒掛或漂浮的,腹部朝向天空,可以用壹個有機玻璃扣,視金魚的大小而定。具體做法是先用柔軟不易腐爛的尼龍線將扣子固定,然後用水盆盛水將病魚撈出,在兩根帶扣子的線端距離扣子6-10 cm的地方打壹個結,然後壹人抓住金魚,另壹人在整齊的結處迅速將扣子掛在金魚的尾把上。這樣,金魚放入水中後,倒立的金魚就不容易因為尾把上的重物而倒立。而且遊泳還是免費的。但是這裏要明確壹點,按鈕不能太大,也不能太重。如果太大或太重,金魚拖不動扣子,遊泳也不方便。相反,扣子不能太輕,因為太輕會下垂,金魚尾鰭還是要浮起來或者倒立。
(4)如果是無背鰭的卵生魚,患魚光失調時魚是倒掛的,可將病魚養在淺水中,控制魚的倒掛,同時可提高水溫才有效。
(5)金魚的上述現象也與魚體過短、尾巴過小或上翹、頭部特征過於發達等因素有關。
枯萎疾病
【病因】金魚患萎蔫的原因有很多。壹般是由於飼養管理不當或某種魚病,損害了消化吸收器官。
其次,由於幼魚密度過密,飼料供應不足,環境太惡劣,缺氧常浮頭,導致營養不良,發育不充分,後天失調,不易催肥。專家稱這種魚為“嵌入式魚”。
此外,這種疾病在夏季更為常見,此時池(罐)中的水溫偏高。在換水的過程中,溫度較低的淡水會隨意打在魚身上,導致金魚急劇變冷,造成金魚的內傷,還可能導致金魚出現萎縮。
【癥狀】發病初期,有食欲不振、活動懶散、體質虛弱、易缺氧、長期浮在水面等現象。體色幹瘦,頭大尾小,背如刀刃,行動緩慢,體色發黑,俗稱魚瘦病,久而易死。
【發病季節】壹年四季均可發生,但通常以春夏多見。
【預防方法】金魚萎蔫病多數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因此,要預防金魚萎蔫病,就要加強飼養管理。壹是適當降低投餵密度,增加營養,特別是在仔稚魚階段,要盡量保證投餵足夠的活紅蟲,以趕上金魚的早期發育。
(2)、寄生蟲病及預防:
1,白斑病
病因及癥狀:該病多發生在春末秋初,流行季節為水溫16℃-24℃時。這種疾病是由原生動物侵入魚的皮膚或鰓引起的。病原體被稱為白斑蝽或小瓜蝽,是原生動物中的壹種纖毛蟲。顯微鏡下,成蟲體內有壹個馬蹄形細胞核。幼蟲只有大的圓形、橢圓形或桿狀細胞核。昆蟲軟而可塑,形狀多變。該病是觀賞魚最常見的多發病之壹,其特點是感染快、流行廣、危害大。它會深入皮膚的細胞,無性繁殖,形成小白點狀囊腫。葫蘆科昆蟲的幼蟲侵入魚類的皮膚或鰓組織後,將魚組織剝離以獲取營養,使組織分泌大量粘液。患此病的金魚體表、鰓蓋、鰭上有許多白斑。嚴重者全身覆蓋壹層白霜(白色粘液),使金魚呆滯無光,不會遊泳,生長幾乎停滯,經常漂浮在水面上。同時,每壹個白斑包囊內都含有許多幼小的白斑蠕蟲,它們從魚的組織中吸收營養,長大並增加數量。後來,它們從包囊中破殼而出,遊入水中,然後回到魚身上攻擊皮膚,形成更多的白斑。患病初期,患病的魚會用身體摩擦堅硬的物體,希望以此來擺脫身上令人討厭的病原體。魚鰭會從邊緣潰爛,如果不馬上治療,病魚會受到嚴重損傷,很快死亡。葫蘆科的適宜水溫為15℃~25℃。當溫度低於10℃,高於28℃時,其發育停止,當溫度高於28℃時,其幼蟲易死亡。因此,提高水溫可以預防葫蘆科。南瓜的幼蟲如果24小時找不到寄主就會死亡。
預防和控制方法:
做好魚塘和魚體的消毒工作,池塘的水又老又臟是導致白斑病的重要原因。延長自來水的幹燥期,讓水徹底“煮熟”。使用150V加熱棒,2-3天魚缸內水溫升至30℃以上,小瓜蟲可自行死亡,1-2天可徹底殺滅。水箱底部的汙垢和病原體通過吸力被虹吸出去,並加入適量的新水。換水時要註意溫差過大,會使魚“感冒”,讓病蟲害乘虛而入,侵害魚。
按每立方米水0.05-0.1g硝酸亞汞的比例,對整個池(槽)進行噴灑,或在水溫低於15℃時,在50kg水中放入0.01g硝酸亞汞,給病魚洗澡約0.5 l,然後用等溫淡水沖洗,再放回已消毒的新池(槽)。但需要註意的是,硝酸亞汞有毒,應慎用。特別是小魚對藥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魚弱,要適當降低藥液濃度,適當縮短浸泡時間。
在10公斤水中釋放0.5-1毫升氯化汞(即醫用紅汞),給病魚洗澡5-15分鐘。如果顏色沒問題,可以直接用氯化汞擦局部或全身。用淡水洗凈後,放入清潔淡水中飼養,或按L立方米水(即l000公斤)撒入3-5 (g) ml氯化汞,使池(槽)中的水濃度為3-5 mg/L,2-3天後,視病情,可使用上述浴洗方法壹次,再改用清潔淡水(淡綠水)飼養。同時延長日照時間,適當提高水溫,停止進食,增加氧氣,可以取得滿意的療效。
根據葫蘆不耐高溫的特點,把它們放在太陽下,當水溫升到30℃時,用氯化汞擦壹次,用淡水沖洗,在幹凈、等溫、淺綠色的水中撈出,餵食,停止進食,曬1周,再換上淡水。
在20-26℃的水溫下,每立方米水(1000 kg)用0.3 g或0.4 g孔雀石綠溶液給病魚洗澡2小時,可殺死小瓜蟲,對金魚安全。
加入適量的甲基藍藥液,每10加侖水4 ~ 8 cc,裝有無底砂和過濾系統的容器,用量減少壹半。
鹽是葫蘆的天敵。夏天可以用2%的鹽溶液浸泡魚20分鐘,冬天可以浸泡30分鐘。
殺死成蟲較難,但容易殺死幼蟲,所以在水中維持有效化學物質7 ~ 20天左右即可完全撲滅。當白斑病病菌侵入魚體內時,藥物治療就不起作用了。只有當白斑病菌在魚體內繁殖,新個體遊入水中時,藥物才能殺死它們。用0.5ppm孔雀石綠水溶液給魚洗澡,夏天15分鐘,冬天20分鐘。將病魚浸泡多日,直至小白點完全消失。孔雀石綠溶液毒性很大。不要用太多,否則金魚會中毒。
向整個泳池噴灑30ppm的福爾馬林。也可以用硝酸亞汞,壹盆0.001 mg的水,浸泡、清洗染病的魚。(作者提示硝酸亞汞毒性很大,使用時註意人畜安全),
2、寄生爛腮:
病因和癥狀:
稱為細菌(粘球菌)引起的細菌性爛鰓病。金魚最常見的疾病壹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春末夏初夏末秋初(4月-10)多見。發病率高,感染快,死亡率高,治療困難。常見的寄生蟲包括害蟲、輪蟲、粘孢子蟲、鰓黴菌和綠藻。
生病的魚行動遲緩。他們不喜歡遊泳,吃得少,甚至不吃東西。它們的體色變暗,頭部更差。軟骨外露,經常獨自徘徊。
呼吸急促,鰓蓋大開,無法關閉鰓蓋,鰓絲充血,粘液多。鰓瓣內充滿許多形狀和大小不規則、輪廓清晰的包囊。鰓絲腫脹變白,然後組織被破壞,粘液增多。嚴重者鰓蓋骨內表皮充血,中部表皮腐蝕成圓形或不規則透明小窗口,俗稱“開天窗”。病魚常因呼吸道阻塞窒息而死,死亡率高。如果鰓蓋後緣掀起,會看到白色的不完整鍶線。特別是在擁擠的魚缸裏,金魚在水質變差的時候最容易感染這種病,而且傳染性很強,所以需要對患病的魚進行隔離。
預防和控制方法:
治療這種病的方法和藥物與細菌性尾腐病和鰭腐病相同,但需要在水中加入鹽(每100升水中加入兩克鹽),以減少金魚體液從腐爛的鍶絲流失到魚體中,導致金魚脫水死亡。真菌還會引起鍶衰變,因此有必要改善水質以控制疾病。過濾器可以去除懸浮顆粒,防止細菌和真菌的生長,保持池水清潔,所以加強過濾系統可以預防鍶病的發生。
用福爾馬林溶液長期或短期藥浴,因易殺成蟲,難殺卵,三天後會陸續孵化,可將萬水和甲基藍藥水的有效成分在水中保持3~5天,殺死幼蟲。
利用粘細菌耐鹽性差的特點,每5公斤水中放入50-100克鹽,給病魚洗澡5-15分鐘。
每5公斤水中溶解0.1-0.2克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片,將病魚在浴池中沖洗10-20分鐘,或用吲哚美辛或呋喃唑酮在整個池(槽)中噴灑數天,用淡水代替(用量比為2毫克/升)。
罐(筒)內可溶解卡那黴素、慶大黴素、青黴素、鏈黴素、金黴素中的任意壹種抗生素,用量為每50kg水65,438+0,000,000,000單位卡那黴素;或慶大黴素1.6萬單位;或青黴素801,000,654.38+0.2萬單位;或者鏈黴素1g;或者金黴素3-5g,或者用註射器直接噴上述藥液洗腮,效果也很顯著。
初期可用2%-3%的鹽溶液塗於患處洗腮或將病魚放入浴池5-15分鐘。
在5公斤水中加入0.04-0.05克硫酸銅,給病魚洗澡10-15分鐘,再用淡水洗凈,然後隔天在人池(缸)中養1次。或者用每立方米水0.5克硫酸銅和0.2克硫酸亞鐵,撒滿池水。
將0.3克水晶敵百蟲放入5公斤水中,給病魚洗澡10-15分鐘。
引入淡水時,讓淡水靜置暴曬2-3天,待昆蟲找不到寄主自行死亡後,再將金魚放生。
3.魚虱
病因和癥狀:
全年均可發生,但以4月份多見-10。魚虱是壹種寄生甲殼動物。它的身體呈扁圓形,灰綠色,略透明,最大的看起來像壹只小蟲子。魚虱的腹面有兩個吸盤,用來吸附在金魚身上。嘴呈針狀,用來刺穿魚,吸血,使患處出血變紅,所以容易被細菌感染。大部分時間寄生在金魚身上,產卵時只有幼體和成蟲流入水中。如果它們在2-3天內找不到宿主,就會自行死亡。除非金魚被大量的魚虱攻擊,否則不容易死於此病。這種疾病大多是由於捕捉到的紅蟲中攜帶的寄生蟲,飼養前沒有經過充分的沖洗和檢查就直接扔進魚塘(缸)中,或者由於水質不潔、腐敗、交叉感染等因素,直接由魚虱寄生蟲引起。另外,虱子用口器吸魚血時,其分泌的毒液能刺激魚,所以病魚在水中極度不安,劇烈地遊動跳躍。魚群仍然漂浮在水面上,不停地擺動背鰭,還經常用身體摩擦池底或池壁。寄生量大的時候,金魚往往會躍出水面。金魚壹旦被魚虱攻擊,魚有時會失去平衡,經常煩躁不安,有時會遊動;有時用身體摩擦池(缸)壁,繼而食欲不振,行動遲緩,局部紅腫出血潰瘍,分泌物增多;嚴重時鱗片脫落,水黴菌等細菌乘虛入侵,並發感染,加速魚類消瘦死亡。
預防和控制方法:
每立方米水(即1000kg),使用0.25-0.5g 90%結晶敵百蟲,溶解後撒於全池,或在10kg水中放0.5-1g 90%結晶敵百蟲給病魚洗澡。1周,病魚用藥浴洗3-4次。
將魚用3%的鹽水浸泡15分鐘,利用魚虱怕鹽的特性,使魚虱離開金魚身體,然後放入被困三天以上的淡水中飼養。
魚水需要多靜置暴露幾天,寄生蟲會因為找不到宿主而自行消亡,從而降低發病率。這是壹種有效的預防措施。
沖洗紅蟲被抓到的紅蟲壹定要仔細檢查是否有寄生蟲或其他害蟲和蟲卵,在餵金魚前壹定要嚴格沖洗。這也是預防和減少魚病發生的積極方法。
將魚放入裝有2-3克敵百蟲的鍋中浸泡(藥店有售)。浸泡時間與水溫和藥液濃度有關。以看到寄生魚脫落為準。浸泡時,增加氧氣,然後用含呋喃西林的清水沖洗。連續兩次,壹般可以治愈。
將2~2.5ppm的水晶敵百蟲噴滿整個水池。
用1ppm敵美林濺全池。
殺蜱後應用抗菌藥物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