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兒童結核性腦膜炎的治療

兒童結核性腦膜炎的治療

應把握兩個關鍵環節:抗結核治療和降低顱內壓。

1.壹般療法

應該臥床休息和精心護理。昏迷患者可給予鼻飼或腸外營養,保證足夠的熱量,並應經常變換體位,防止壓瘡和墜肺炎。做好眼、口、皮膚的清潔護理工作。

2.抗結核治療

聯合應用易穿透血腦屏障的抗結核殺菌藥物,分期治療。

(1) INH、RFP、PZA和SM用於強化治療階段。療程為3 ~ 4個月。

(2)鞏固治療階段采用INH、RFP或EMB。RFP或EMB9 ~ 12月。抗結核藥物總療程不少於12個月,或腦脊液恢復正常後繼續治療6個月。短期治療(3HRZS/6HR)對早期患者可能有效。

3.降低顱內壓

由於室管膜炎的刺激,腦脊液分泌增多,壓力增加;此外,大量的炎性滲出物和腦底部的肉芽阻塞了腦脊液的循環,產生各種類型的腦積水。最早可在10天出現,應及時控制顱內壓。這些措施如下:

(1) 20%甘露醇常用作脫水劑。

(2)利尿劑乙酰唑胺壹般在停用甘露醇前1 ~ 2天加用。

(3)側腦室穿刺引流適用於其他降低顱內壓措施無效或懷疑腦疝時的急性腦積水。引流量視腦積水嚴重程度而定,壹般每天50 ~ 200ml,持續引流時間1 ~ 3周。在室管膜炎的情況下,可以向側腦室註射藥物。特別註意防止二次感染。

(4)腰椎穿刺減壓和鞘內註射的適應證:①顱內壓高,激素和甘露醇作用不明顯,但無側腦室引流的迫切需要和條件;②顱內壓難以控制,因為腦膜炎控制不好;③腦脊液蛋白含量> 3.0g/l以上。方法:根據顱內壓,釋放壹定量的腦脊液以降低顱內壓。

(5)若因腦底部腦膜粘連、阻塞而發生梗阻性腦積水,經側腦室引流難以實現,腦脊液檢查已恢復正常。為了徹底解決顱內高壓問題,可以考慮側腦室小腦延髓池分流術。

4.糖皮質激素

可抑制炎性滲出以降低顱內壓,緩解中毒癥狀和腦膜刺激癥狀,促進腦脊液循環,減少粘連,從而減少或預防腦積水。是抗結核藥物的有效輔助治療,早期使用效果良好。壹般用強的松。

5.對癥治療

1.驚厥的治療

及時控制發作,防止復發。

(1)地西泮優點:起效快(1 ~ 3分鐘內),對85% ~ 90%的癲癇發作有效。缺點:療效短(1/2 ~ 1小時),特定體質會抑制呼吸。

(2)10%水合氯醛保留灌腸可與地西泮交替使用。

(3)苯巴比妥鈉肌肉註射或靜脈註射20-30分鐘,靜脈註射5-10分鐘。

(4)地西泮+苯巴比妥鈉要註意呼吸抑制。

(5)其他勞拉西泮、氯硝西泮、苯妥英鈉和丙戊酸鈉。

2.水和電解質紊亂的治療

(1)稀釋性低鈉血癥由於下丘腦的視上核和室旁核受到結核炎性滲出物的刺激,垂體分泌較多的抗利尿激素,導致遠端腎小管水重吸收增加,產生稀釋性低鈉血癥。水瀦留過多可引起水中毒,導致少尿、頭痛、頻繁嘔吐、反復抽搐甚至昏迷。治療應采用3%氯化鈉溶液靜脈註射,每次6 ~ 12 ml/kg,可使血鈉升高5 ~ 10 mmol/L,控制水的流入。

(2)腦脫鹽綜合征並發腦梗死的患兒,可出現間腦或中腦損害,可調節醛固酮中樞衰竭,減少醛固酮分泌;或因尿鈉排泄激素過多,大量Na '從腎臟排出,同時帶出大量水分,產生腦失鹽綜合征。要檢測血鈉、尿鈉,以便及時發現。部分丟失體液可補充2: 1等滲鈉溶液後,應酌情補充3%氯化鈉溶液,提高血鈉濃度。

(3)低鉀血癥應靜脈滴註含0.2%氯化鉀的等滲溶液或口服補鉀。

6.跟蹤觀察

所有復發病例均發生在停藥後4年內,絕大多數發生在2 ~ 3年內。停藥後隨訪觀察至少3 ~ 5年,治療2年後臨床癥狀消失、腦脊液正常、無復發者可認為治愈。

  • 上一篇:祛斑:白芷50克,茯苓60克,青黛、珍珠粉200克。不知道珍珠粉多少克?
  • 下一篇:我請求幫助?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