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患者大多有關節疾病和癥狀,如關節疼痛、紅腫熱痛、關節功能受損等。尤其是天氣變化的時候,疼痛會加重。為什麽?
首先,我們來了解壹下什麽是風濕病。風濕病是壹個系統性的問題。疼痛不僅限於腿腳,手和頸部也很常見。
每個關節都會感覺到疼痛,有的患者可能手腳沈重,活動能力差,有的患者疼痛部位腫脹,局部溫度升高。風濕病的發生除了跟風和濕邪侵入體內外,還與自身免疫力密切相關。
免疫力差的人在天氣急劇變化時會有劇烈的疼痛,因為免疫力降低,不能更好地對抗風寒濕熱,只要天氣稍有變化就會感到疼痛。
1,痛苦時間短
風濕病患者雖然會有疼痛,但疼痛時間短,最長可達72小時,疼痛通常在肩、肘、膝等身體關節較大的部位。
2.按壓時疼痛
關節感到疼痛的地方,可用手按壓周圍皮膚,明顯感到疼痛,並伴有四肢紅腫。
3.連接性疼痛
風濕病急性發作時可出現結締組織痛,即關節痛稍有改善或無改善時,其他關節又出現疼痛,有時伴有紅斑。但疼痛消退後,關節活動恢復正常。
1,寒濕
早晚感冒較重,要加衣保暖,尤其是下肢。每晚睡前可用艾草泡腳,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環,清除體內寒濕之邪;早上起床後喝姜水,也能祛寒除濕。
2.消除內熱
上火多的人,關節疼痛時會伴有煩躁。這時候可以將桑枝清洗幹凈,放入鍋中熬湯,可以起到祛風止痛、清火的作用。
3、疏通經絡
經絡不通後,濕、寒、熱無法流動,無法排出體外,從而誘發壹系列問題。因此,應保持適度運動,促進關節氣血運行,疏通周圍經絡,如快走、騎車或步行、遊泳等。但不能做劇烈運動,如下蹲、跑步、跳繩、爬山等,以防關節受到沖擊。
4.外洗或外敷
將適量紫蘇梗、桂枝、生姜壹起放入鍋中熬湯,然後倒入洗腳盆中泡腳25-30分鐘,可溫經散寒祛濕;也可以將適量的姜、蔥搗碎,放入鍋中炒熟,然後外敷在疼痛的部位。
技巧
中醫認為風濕病患者肝腎虧虛,寒濕血瘀等陰邪嚴重。因此,他們應適當滋補肝腎,溫陽散寒,並吃溫暖的食物,如狗,牛羊肉,桂圓和大棗。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寒濕侵襲;春天早晚溫差很大。根據天氣變化添加衣物,外出時穿暖和的衣服,避免穿短褲和露臍裝。
正確面對疾病,大部分風濕病是可以治愈的,壹定要保持樂觀的心態。
《家庭醫生》在線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