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莓山藥的熱量(以100g可食用部分計算)為83卡(347千焦),單位熱量較低。藍莓山藥每100g的熱量約占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普通成年人保持健康每日總熱量的3%。
藍莓的營養價值
1,藍莓的果膠含量很高,能有效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促進心血管健康;
2.藍莓中含有菁色素,具有激活視網膜、增強視力、防止眼球疲勞的作用;
3、藍莓富含維生素C,具有增強心臟功能、預防癌癥和心臟病、防止大腦老化、增強腦力的作用;還能改善普通感冒、咽喉痛、腹瀉。此外,VC還是天然的防曬成分,也能清除皮膚日曬後產生的自由基,對太陽修復有壹定作用。VC和花青素可以壹起預防壞血病。
山藥的營養價值
1、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壹味補益脾胃,是藥食兩用之品。脾陽虛和胃陰虛都可以吃。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厭食、乏力、腹瀉等疾病。
2、山藥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強身健體、補腎填精的作用。壹般為腎虛遺精、尿頻等癥狀。可以取;
3.山藥含皂甙和粘液,有潤滑潤燥的作用,故能益肺氣,養肺陰,治肺虛、痰多、久咳;
4.山藥中含有粘蛋白,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食療佳品;
5.山藥含有大量的粘蛋白、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能有效防止血脂在血管壁上沈積,預防心臟病,達到益心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山藥功效介紹;
山藥(侯藥典)
名稱不同的有盾葉薯蕷(山海經)、山藥(本經)、懷山藥、杜愚、玉顏、秀翠、雞草(烏普本草)、馬鈴薯(山海郭靖蒲傳)、山藥(別錄)、曹艷(別錄)。
薯藥(青壹路)、山藥(新參飲片)、蛇芋頭(浙江中藥手冊)、野豆(江蘇植物藥誌)、山半樹(廣西中藥誌)、山藥(四川中藥誌)、盾葉薯蕷、野紅薯(湖南
來源為薯蕷科植物山藥的塊莖。
植物形態學薯蕷屬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
塊莖肉質,略呈圓柱形,垂直生長,長1 m,直徑2 ~ 7 cm。外皮灰褐色,生須根。
莖細長,卷須狀,通常略帶紫色,有角,光滑,無毛。
葉對生或3葉,葉腋間常有珠芽(名禮義);葉形態各異,從三角橢圓形到三角寬橢圓形,長3.5 ~ 7厘米,寬2 ~ 4.5厘米,通常具3裂耳,中央裂片漸尖於頂點,兩側裂片圓耳,基部戟形,兩側光滑無毛;7 ~ 9條基脈;葉柄細長,長1.5 ~ 3.5厘米。
花是單性的,雌雄異株;花很小,黃綠色,呈穗狀;雄花序直立,葉腋有2至數個簇生,花軸多呈之字形;花小,近無柄,苞片三角狀卵形;花被6,橢圓形,先端鈍;雄蕊6,花絲非常短;雌花序下垂,每朵花基部有兩個大小不等的苞片。苞片寬卵形,頂端長且逐漸變細。花被6;子房下位,長方形,3室,柱頭3裂。
膠囊有3個翅膀,翅膀的長度等於寬度。
種子呈扁圓形,有寬大的翅。
花期為7-8月。
掛果期:9月~ 65438+10月。
出生於山野襄陽。
現在到處都有栽培。
這種植物的藤蔓(山藥)和珠芽(Reiyoshi)也用於藥用,每壹種都在壹篇專門的文章中詳細介紹。
11至65438+2月采集,挖掘,切去根部,洗凈泥土,用竹刀削去外皮,曬幹或曬幹,即得毛山藥。
選擇粗山藥,用清水浸泡,加壹點熱,用被子蓋好,保持濕潤不悶,然後放在木板上揉成筒狀,兩頭壹起切開,曬幹打磨,就是光亮的山藥。
山藥:圓柱形,彎曲略扁,長約15 ~ 30 cm,直徑1.5 ~ 6盒米,表面黃白色或棕黃色,有明顯的縱向皺紋和未完成的木栓,有少數根痕。
質地堅硬,橫截面白色,呈顆粒狀和粉砂狀。
輕微的氣息,酸甜的味道,嚼起來黏黏的。
②山藥:光滑圓柱形,長10 ~ 20cm,直徑2 ~ 4cm。
表面黃白色,光滑。
堅硬,不易折斷,白色斷面,粉質。
微氣,微酸甜,嚼起來黏黏的。
最好是質地紮實,粉質飽滿,顏色潔白的。
主產於河南。
此外,還產於湖南、湖北、山西、雲南、河北、陜西、江蘇、浙江、江西、貴州、四川等地。
壹般以博愛、沁陽、武陟、溫縣等地(顧淮青所屬)出產的質量最佳,俗稱淮山藥。
除了上述的道地山藥,在少數地區,日本山藥(多為長江以南各省野生,其塊莖俗稱野山藥和原生山藥,原植物簡稱風車條)和三角山藥(分布於雲南、四川、西藏)的塊莖也被用作山藥。
山藥加工:去除雜質,用水浸泡至山藥中部軟化至0℃,取出晾幹,切片曬幹或烘箱烘幹。
炒山藥:首先在熱鍋裏均勻鋪上麩皮。壹旦起煙,放入山藥片,炒至淡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晾涼(山藥100片,麩皮10斤)。
《本草伊彥》:山藥入藥。冬天手用布包好,用竹刀削皮,放在屋檐下的竹篩裏,看不見太陽的地方。
壹晚上幹五分鐘,壹旦全幹了,但是風緊,就幹的很快。
性是甜蜜而平淡的。
①經典:甜暖。
2“不錄”:性平,無毒。
(3)藥性明:味甘,性涼潤澤。
4“藥意”:生者涼,熟之則涼而化暖。
經絡入肺、脾、腎。
①中藥湯劑:手太陰經。
②傷寒雜病概述:從足太陰二經入手。
③“配本草”:從足太陰經血、足少陰經氣的穴位入手。
適應癥——山藥的功效是健脾補肺,強腎益精。
治療脾虛泄瀉、慢性痢疾、勞咳、消渴、遺精、帶下、尿頻。
補脾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可用於脾虛食少、久瀉肺虛、氣喘咳嗽、腎虛遺精、尿頻、虛熱消渴。
麩炒山藥補脾胃。
用於脾虛,厭食,腹瀉,便溏,白帶過多。
(1)經典:主傷中,補虛,祛寒熱邪,補中益氣,長肌肉,久服則靈。
②“別錄”:主風徘徊於頭上,頭風眩目,降氣息,止腰痛,治勞瘦,補五臟,除煩熱,強要害。
③藥性理論:補五毒七傷,除風寒,止腰痛,寧心安神,補心氣不足,加用。
4《食療本草》:治頭痛,助陰。
⑤《日華子本草》:助五臟,強筋骨,安神,泄精忘。
⑥朱振恒:生膏腫硬,可消散。
⑦《傷寒論》:補虛清熱。
⑧綱要:益腎益氣,健脾和胃,止瀉止瀉,化痰生津,潤澤皮毛。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3 ~ 6元;還是進了藥丸,散了。
外用:搗固。
宜避實就虛者。
①本草經註:資治使之,恨之。
2《本草湯》:二門為冬。
藥方壹: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紅薯壹兩,白術壹兩,人參三分。
取三味,搗成細粉,將白面糊熬成丸,如小豆大的。每次服30粒,飯前用溫飯沖服。
(《生肌宗錄》山雨丸)2濕熱虧虛治法:山藥、白術等。,米丸,米飲。
(《湖上經驗》)3治口痢:幹山藥壹半炒黃,用半生,研成細末,與米同食。
(《101選方》)④治心口脹滿,手腳冰涼,或飲苦寒劑,晨食前吐,或聞食而吐,不思飲食,此為脾胃之弱點:山藥壹味銼大如豆,半炒半用生,為末,飯混。
(《普濟方》)⑤補下焦虛寒,小便頻數,形體消瘦無力:將山藥研末於沙盆中,放入鍋中,加酒壹湯匙,使之芳香,加酒壹杯,攪拌均勻,空心飲之,每旦壹服。
(《盛輝方》)⑥治諸風眩,益精氣,健脾胃:山藥粉,用曲米釀酒;或與山茱萸、五味子、人參壹起浸泡在酒中。
(《綱要》山藥酒)⑦治小便過多,滑數不禁:茯苓(去黑皮),幹山藥(去皮,用明礬水浸泡,文火焙幹)。
前兩種口味,各等分,都是細粉,稀釋後的大米混合。
(《儒林外史》)8治痰平喘急:將半碗山藥搗碎,加入半碗甘蔗汁,拌勻,趁熱喝。
(《簡單方》)9治腫毒:山藥、蓖麻子、糯米為壹處,用水浸泡研成泥敷於腫處。
(《普濟方》)⑩治療肺結核後,或紅腫硬痛:山藥1個(去皮),蓖麻子2粒。
貼上同樣的研究。
(《應急偏方》)⑾治療乳房上癮結塊及各種疼痛,時間久了,也不會垮:將鮮山藥、白糖膏搗碎,敷於患處。
塗了之後癢的受不了,久了就漸漸不癢了。
(《本馮靜元》)⑿治凍瘡:山藥少許,在新瓦上磨成泥,塗於瘡上。
(《儒教》)
藍莓山藥泥
藍莓山藥架1,山藥遇空氣會氧化,所以去皮的山藥可以用少許白醋浸泡在水中,避免變黑。
2、山藥焯水時間不宜過長,保持口感酥脆,喜歡吃棉花的,可以焯水壹會兒。
3、罐裝藍莓醬比較稠,可以加壹點水攪拌,但不宜加太多,導致山藥的香味嘗不出來,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決定,或者不加。
4.處理山藥時戴上壹次性手套。山藥粘液粘在皮膚上會讓皮膚發癢,事後也可以在癢的地方抹壹點醋。
5、除了藍莓醬,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放其他果醬,比如草莓醬。
6.如果喜歡口味豐富的,除了山藥,還可以加點芋頭,把山藥和芋頭壹起蒸,然後壹起壓成泥,這道菜的口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