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臭,其實是“內臟的哀號”!
大全高明博士指出,胃裏吃的東西,通過新陳代謝,在體內產生各種化學變化;不良的食物和飲食習慣會導致新陳代謝異常,損害內臟,還可能出現異味。
體內產生的氣味進入血管,再從分泌物、排泄物、呼吸中擴散出體外。口臭或體臭很可能是內臟受損的警告信號。
中西醫學觀點:氣味判斷法
1.食物種類導致氣味不同!西醫的科學判斷方法
西醫認為,氣味的特征會隨著食物的種類而變化。因為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等。都包含在食物中,由於食物種類不同,成分的含量也不同,這些營養素的代謝模式也不同。
比如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含動物油脂的肉類,因為難以消化,容易留在腸內,腐爛發臭;腐臭氣味被腸道吸收後流入血液,然後通過大汗腺、小汗腺、皮脂腺、唾液等分泌物排出體外。
2.肝臟不好的話,會有油臭味!?中醫秘傳“陰陽五行判斷法”!
中醫理論以陰陽五行思想為基礎,認為五行、臟腑、時令可以對應“金、木、水、火、土”五行:
中醫認為,自然水土與季節的變化密切相關,因為臟腑時令氣味為金肺,秋季大腸發臭,木肝發臭,水腎膽油發臭,冬季膀胱腐壞,夏季小腸、心臟焦爛,胃、胰腺發臭(立春、長夏、立秋、立冬前約18天)。現代人無視季節,吃不當季的食物,不僅違背自然,身體也跟不上季節,導致免疫力和新陳代謝低下。
所以,考慮到五行、臟腑、季節的關系,可以打個比方:春天,如果吃了反季節的食物,導致身體機能下降,對應“木”的肝膽系統就會衰弱,發出“油味”;如果連接火的心臟和小腸受損,就會有“焦味”。只要搞清楚身體散發出什麽樣的氣味,就可以對應五行,判斷原因。
解決預防的四大對策
1.切忌暴飲暴食,暴飲暴食,會使負責解毒的肝臟措手不及,大量的致臭物質殘留在腸道和血液中。
2.細嚼慢咽細嚼慢咽,口腔中唾液中的酶可以幫助食物的初期分解消化,分擔體內的代謝工作;也能讓人有飽腹感。
3.攝入時令食物中醫指出,飲食不僅要均衡,還要隨著季節的變化攝入時令食物,才能有效地調節體質。
4.多吃蔬菜、水果、蔬菜、纖維素有整腸的作用,可以使排泄更順暢;葉綠素可以中和異味成分,達到除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