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回來,抱著女兒覺得熱,就量了量體溫。我發燒37.6度,鼻子還堵著。所以我決定用桂枝湯。
翻遍書籍,桂枝湯的原方是:桂枝(去皮)三兩,芍藥三兩,甘草(炒)兩兩,生姜(切)三兩,大棗(碎)十二枚。
換算成克,現代的方子是:桂枝(去皮)9克,芍藥9克,甘草(炒)6克,生姜(切)9克,大棗12枚(碎)。
記得老師在之前的講座中強調過,不管妳是不是出汗,只要是感冒,其實都可以用桂枝湯,其中四片可以給棗孩子用。至於桂枝,就不用剝了。
我又熟悉了桂枝湯,感覺女兒的情況與其相符,於是馬上準備了藥,煮了。
桂枝買了壹根細細的桂枝尖,味道很濃。炙甘草是用上好的槐花蜜,如芍藥、生姜、大棗等自行炮制的。只有保證質量,才能保證療效。
原煎為“微火,七升水取二升”,即以小火煎至水剩三分之壹左右。我取500 ml,小火燉40分鐘左右,煎到150 ml。
服藥時兩點半,溫服壹劑。孩子當時滿頭大汗,在臥室裏避風。身體不太熱。
下午5點下班回來,我看到她精神還很好,心情很好,體溫37.9度,但是燒沒退。記住,要想服用桂枝湯取得好的效果,服用後要喝熱粥,被子會讓妳出汗。檢查後是真的,不僅讓他出汗退燒,還能防止他出汗過多。於是我又煎了第二遍,水量和之前壹樣。晚上7點吃,再來半碗熱米粥。
下午10測體溫,37.6度。近12點,摸額頭的手室溫冷。
整晚睡個好覺。
今天體溫還正常,心情不錯,食欲也恢復了。
中醫對癥,壹劑就對了,哪像個“慢醫生”?只是辯證法太難了,是個錯誤。所以寫下來以備將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