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壹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從嬰兒期就開始形成,比如咬指甲、吮手指、睡前舔手帕等等。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的壞習慣會消失,但有些孩子會壹直保持這種習慣,直到上學甚至成年,醫學上稱之為不良嗜好。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吮吸手指、咬指甲等不良習慣不僅會造成手指水腫、牙齒閉合不全和感染,還會引起學習和工作中的緊張、焦慮或易怒,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情緒。
很多孩子的父母經常為此煩惱,想盡辦法幫助孩子改變這個壞習慣。
事實上,當發現孩子有不良習慣時,家長不應該采取簡單直接的措施去制止孩子的行為,避免言語和行為上的急躁甚至是對孩子行為的辱罵和責備。有些家長甚至在孩子睡著的時候在手指上塗黃連水或辣椒水。這些方法容易讓孩子產生不滿和憤怒,進而對父母產生不信任和抵觸情緒。
所以,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家長首先要有耐心和堅持,不能指望落實措施後就能立竿見影。妳要知道,壞習慣不是壹朝壹夕就能形成的,想解決也不能急於求成。妳必須制定計劃並逐步實施:
01,做個計劃
父母應該和孩子壹起制定計劃。首先,讓孩子認識到這種習慣的弊端,並同意改正。這個計劃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聽取他們的意見,讓他們自覺遵守規定。
02、執行獎懲制度。
家長要監督孩子,及時發現孩子的每壹個微小進步,並給予獎勵。孩子如果沒有按照原計劃做,也要指出來,及時批評或教育,但家長切記不要批評或粗暴。
03,及時轉移註意力。
因為我們的目標是改掉孩子的壞習慣,所以要在孩子容易犯罪的時候適時轉移孩子的註意力,平時帶孩子去戶外活動,培養孩子對環境和遊戲的興趣,鼓勵他們和周圍的孩子壹起玩。
04,給指導方法。
孩子壹開始很難做到,很容易失去信心。父母不應該責怪孩子的放棄,而應該教給孩子壹些方法。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幫助他化解生活中的壹些矛盾和沖突,教他壹些解決緊張和焦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