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幻想毫無價值,我的計劃如同塵埃,我的目標不可能實現。
壹切都毫無意義——除非我立刻采取行動。"
-奧格·曼迪諾,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學習就像戰場上隨時準備沖鋒的士兵。只要妳壹聲令下,不管前面是水是火,都要義無反顧的往前沖。”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曹興龍
第壹,我們沒有明天。
“明天後天,多少明天。明天我會活下去,壹切都會好的。”
壹切都要做到明天,那麽結果必然是什麽都做不了。目標壹旦確定,就必須立即付諸實施。再美好的目標,再容易實現的目標,如果不從現在開始努力,都永遠不會成為現實。
很多人年輕的時候都有很多偉大的想法,但是真正讓這些偉大的想法實現的人卻很少。原因很簡單。他們沒有立即行動。他們壹直在等待條件成熟或者“自由”的那壹天。那壹天從未發生。
不要等到妳覺得萬無壹失的時候,那妳就註定壹事無成。
不要等到妳覺得時間夠了,否則註定壹事無成。
沒有條件,就要創造條件;沒時間了。騰出時間。總之,目標壹旦確定,立即行動,壹刻也不要耽擱。行動不壹定成功,但沒有行動是絕對不可能的。
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如果妳不立即行動,妳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妳也無法從中吸取教訓,重新開始。這裏舉個例子,妳不能在開車‘這條路堵了’或者‘堵車’的時候就直接停下來。妳要知道,道路暫時堵塞,只是意味著現在無法通行,妳可以通過另壹條路到達目的地。對於那些指揮大戰役的將領來說,每當制定戰略計劃時,他們都會同時擬定幾個後備計劃,以備不時之需。妳可能知道,每架有固定航線的飛機都有備用機場。
沒有曲折就達不到任何目標。在實踐中,妳會不斷地在行動中修改妳的計劃。妳沒有改變最初的目標,只是選擇了另壹條路,目的地不變。
如果上學前有人打電話給交警問家和學校之間的路燈是不是都是綠燈,那妳就當他是瘋子。所有人都知道,壹個想等到所有路燈都變綠了再出門的人,註定永遠也不會出門。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卻有無數人做著這樣的蠢事。
人生就像壹盤棋。要想殺得漂亮,就要勇於出招。當然妳要多數幾招。優秀的棋手都知道“三招必中”,人生也需要對未來做出合理的評價。但如果妳要數整盤棋,妳永遠也移動不了壹顆棋子。
拿破侖·希爾曾講過這樣壹個故事:
“我們都很了解大學生是如何準備作業的。例如,喬的計劃就很好。他打算住壹晚,集中精力多看壹些絞盡腦汁的書。但是他是怎麽生活的呢?請看:
他本來打算7點開始看書,但是晚飯吃多了,想看電視自娛自樂。他只是想看壹會兒,但這個節目太精彩了,他不得不繼續看下去。這時,壹個小時過去了。
八點了,剛想坐下來看會兒書,然後回頭給女朋友打電話聊聊。又花了40分鐘(他壹整天都不用說話)。過了20分鐘才接到另壹個電話。走到桌子壹半的時候,突然看到有人在打乒乓球,弄得他手指壹陣癢癢,又持續了壹個小時。打完了,全身是汗,快去洗洗。後來有點累了,覺得應該睡個午覺。打完球同時洗完澡有點餓,需要吃點零食。
準備辛苦的壹夜很快就過去了,終於在半夜壹點的時候打開了書,但是我再也受不了了,只好投降睡覺。第二天早上,他對教授說:‘我希望妳再給我壹次補考的機會。我真的很努力。為了這次考試,我昨天學習到淩晨兩點!
喬的做法很糟糕,因為他浪費了太多時間。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喬壹樣患有“過度準備狂熱癥”,我們還可以找到許多例子。比如業務員、主管、工人、家庭主婦等。,他們磨了好久才想做點正經的。他們經常用到的準備技巧包括聊天、喝咖啡、削鉛筆、讀書看報、處理私事、清潔文具、看電視等幾十件小事。
有壹種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命令自己:‘我現在很好,馬上就能開始,再拖下去就完了。我想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生意上。"
大學畢業的時候,宿舍撤了。雖然考上了研究生,但是還沒有新宿舍。暑假想在人大附近租個單間,好好寫書。我們班另壹個同學也考上了研究生。他想找個房子住,準備復習司法考試。當時他有錢,就開始聯系房子。我沒有錢,馬上想辦法賺錢,於是馬上聯系去講課。半個月講座回來,我以為他已經租了房,給他發短信問“妳住哪裏?”他說:“我回家了。”我問他為什麽,他說之前問過幾個在校外租房的同學,說房子不好找,外面治安不好,衛生條件差,覺得很麻煩,就回家了。上午回到北京,下午開始行動。我先是在網上搜索,然後在校園裏找廣告,然後壹個個打電話,然後騎著自行車到處看房。起初,在網上和廣告欄裏幾乎找不到什麽信息。後來騎到幾個小區,發現到處都是租房。所以下午我選了三個比較好的。第二天我仔細拜訪了他們,砍價,第三天搬了家,當天晚上就開始寫我的書。
到9月25日,我的書已經完成了。過了兩天,在校園裏遇到那個同學,問他司法考試怎麽樣?他搖搖頭說:“我回家後,總有老同學來看我。沒怎麽復習。這次失敗了,浪費了幾百塊的報名費。下次再說吧。”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誌說,自己成功的秘訣之壹就是:“不要急著做決定,但壹旦做了決定,就要毫不猶豫地去做,絕不拖延。”
我高三的時候,有這麽壹件小事:
坐在我前面的女生在看書,我和同桌都想看。看完後,她把書往後壹推,問:“誰想看?”我趕緊回答:“我要看!”而我的同桌已經伸手把書拿走了。她笑著對我說:“妳的回答很快。”
現在,我深刻體會到了什麽叫“先手最強”。
所以,如果真的決定了,再多說壹句都是浪費,必須馬上行動。不要等待明天,我們沒有明天。
第二,從洗第壹道菜開始。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我認為壞的開始是成功的壹半。因為不管是好是壞,只要妳做到了,剩下的就好辦多了。
壹個很常見的例子就是洗碗。中學生愛洗碗的恐怕不多。面對壹桌子淩亂的杯子和盤子,沒有人能負擔得起工作。李立鎖有什麽辦法洗完碗?是的,妳可以試試:
拿起壹個碗,對自己說:“今天我來洗這個碗。”然後慢慢洗。這個時候妳會發現自己有動力再去洗壹碗,不再覺得洗碗是件麻煩事。不知不覺中,妳已經洗完了所有的碗。而且,洗完之後——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妳應該體驗過——我會不自覺地看看廚房裏有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再收拾壹遍,直到壹切都幹凈了。
如果妳想感受立即行動的好處,那麽,就在妳看完這壹節後的下壹頓飯後,立即嘗試壹下。我相信從現在開始,妳可以養成立即行動的好習慣。
所以,達到崇高目標的方法就是“從第壹道菜開始”。
壹位著名作家曾這樣描述他的創作經歷:
“當我放棄了另壹份工作,開始寫壹本25萬字的書的時候,我的心已經不能定了。我幾乎放棄了作為教授的驕傲,也就是說我幾乎不想做了。最後,我強迫自己只考慮如何寫下壹段,而不是下壹頁,當然也不是下壹章。半年了,除了寫壹段時間,什麽也沒幹,結果居然寫了。”
“幾年前,我接了壹份每天寫廣播稿的工作,至今寫了2000篇。如果我當時簽了壹份‘寫2000個劇本’的合同,我壹定會被這個龐大的數字嚇倒,甚至推掉。還好我只是寫了壹個劇本,然後又寫了壹個,所以日積月累真的寫了這麽多。”
面對壹本厚厚的參考書,妳覺得題目很多,不知道什麽時候能看完。這時候需要做的不是去想怎麽寫完,而是提筆馬上做第壹題。
如果老師讓妳背壹篇很長的英語課文,不要被密密麻麻的英語單詞嚇到。妳應該做的是立即背誦文章的第壹句。
如果妳害怕考試,每次拿到試卷手就發抖,看到那麽多題目就頭暈,那麽妳要做的不是去想寫不完怎麽辦,而是拿起筆,立刻開始計算第壹道選擇題。
如果妳想在暑假預習下學期的數學,打開課本,裏面全是奇怪的符號和圖形。這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忽略那些東西,立刻從第壹頁開始仔細閱讀。
如果妳做到了以上幾點,妳會發現完成作業、背課文、考試、預習課本都很容易。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說白了,就叫:“壹口吃不下壹個胖子。”不要急於在短時間內完成遠大的目標,那只會讓妳無所適從,最後什麽都做不好。只要有壹個大致的目標,壹步壹步往下走,壹切就水到渠成了。
第三,行動會帶來意外的收獲。
立即行動是實現目標的最重要條件。但還有壹種情況,當妳不確定自己的目標時,妳應該立即行動,而不是坐在辦公桌前苦苦思索。
目標不是固定的,預定的目標不壹定能實現,或者不壹定適合妳。妳只需要根據目前的情況設定壹個目標,然後行動。行動的結果往往有利於做出正確的判斷,重新確定奮鬥的目標。
01湖北省文科狀元王琳麗說:
“我不認為目標是壹成不變的。可以隨著自身實力的變化而變化。不需要太高也不需要太低。只要跳起來伸手就行了。高中三年,壹定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根據學習情況隨時調整對策。大壹的時候,我只能保證上武漢大學。大二的時候,換了人民大學;高三的時候,我把目標定在了北大,並為之奮鬥。我喜歡這種追趕,去追求遙遙領先的理想。在追趕中,我覺得自己是生活的自由主人。”
“宿舍裏有壹個同學。高中的時候,本來是學校的理科實驗班。是當時他們學校最好最好的班級。上了兩年理科實驗班,感覺這不是我的興趣和目標。高三那年,她頂著巨大的壓力,在壹片反對聲中毅然從理科轉到文科。學習自己擅長和喜歡的東西,總是輕松快樂的。事實證明了她的選擇的正確性。經過努力,她以優異的高考成績進入北京大學。這壹次,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經濟,因為這是她的最愛。”
當妳壹開始設定目標時,妳,王力可林莉,可能低估了自己的實力。經過壹段時間的努力,妳發現自己可以沖擊更好的大學,那就適當提高自己的目標;如果壹開始對自己期望過高,也可以適當降低目標,這很正常。
魯迅棄醫從文,以前的醫學知識毫無用處。但他在日本學醫的過程,對他了解國際形勢,接觸西方先進思想,認識壹批仁人誌士,以及後來成為近代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功不可沒。如果他不去日本學習,他就不會成為思想家或醫生。孫中山以前支持改良中國的改革,並寫信給李鴻章。失敗後,他轉向資產階級革命道路。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凱和軍閥篡奪後,提出“新三民主義”,與* * *產黨和蘇聯合作。他在行動中不斷修正自己的目標,最終成為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和中國近代史第壹人。
當妳有了理想,妳立刻付諸實踐,通過實踐來修正妳的理想。這就是魯迅和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之處,他們都放棄了自己選擇的道路,但如果我們能回過頭去問他們:“妳後悔當初的選擇嗎?”他們的答案不難想象。
社會活動如此,研究自然科學理論的科學家也是如此。壹個叫castor_v_pollux的作者在新浪的“上帝擲骰子嗎——量子力學史”系列裏有壹篇短文。com,介紹了現代科學史上為了“證明”某個理論而進行的壹個實驗,但最後發現理論不符合實際,最終這個理論被徹底推翻,實現了物理學上的突破:
“在現代科學史上,出現過許多類似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意外實驗。也許我們可以從拉瓦錫開始。當時普遍認為,物體燃燒是燃素離開物體的結果。但是在1774年的壹天,拉瓦錫決定測量這個“燃素”的比重。他用天平稱了壹塊錫,然後點燃了它。在金屬被完全燒成灰燼後,拉瓦錫小心翼翼地收集每壹片灰燼,重新稱重。
結果當時所有人都驚呆了。根據燃素,燃燒後的灰燼應該比燃燒前的要輕。退壹萬步講,即使燃素根本沒有重量,也應該是同樣的重量。但是拉瓦錫的平衡說灰燼比燃燒前的金屬重,所以測量燃素的重量是無稽之談。然而,拉瓦錫在驚訝之余,並沒有責怪自己的鱗片,而是對燃素這個龐然大物投去了懷疑的目光。在他的推動下,現代化學終於在這個體系崩潰的雷聲中建立起來。
到了1882,實驗困難也開始困擾劍橋大學化學教授J.W.S .瑞利。他需要為壹個項目精確測量各種氣體的比重。然而,在氮的問題上,瑞利陷入了困境。事情是這樣的:為了保證結果的準確性,瑞利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法來分離氣體。壹種是用氨通過化學家熟悉的方法制取氮氣,另壹種是盡可能去除普通空氣中的氧氣、氫氣、水蒸氣等氣體,這樣剩下的就應該是純氮氣。但瑞利苦惱地發現,兩者的重量並不壹致,後者比前者重千分之二。
雖然是很小的差別,但對於瑞利這樣壹個嚴謹的科學家來說,這是無法容忍的。為了消除這種差異,他想盡辦法檢查了幾乎所有的儀器,重復了幾十次實驗,但千分之二的差異卻頑固地存在著,而且隨著每次測量變得更加精確。這個障礙讓瑞利幾乎瘋了。在各種絕望中,他寫信給另壹位化學家威廉·拉姆賽尋求幫助。後者尖銳地指出,這種重量差異可能是由空氣中混合的壹種不易察覺的重氣體造成的。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終於發現了氬(Ar),最終導致了整個惰性氣體家族的發現,成為元素周期表存在的壹大證據。
另壹個值得壹說的實驗是貝克雷爾在1896做的。那時候X射線剛被發現,起源不是很清楚。有人提出,受陽光照射的熒光物質可以產生X射線,於是貝克雷爾對其進行了研究。他選擇了壹種鈾氧化物作為熒光物質,並將其暴露在陽光下。發現它確實能使黑紙中的底片感光,於是他得出了壹個初步的結論:陽光照射的熒光物質確實能產生X射線。
然而,就在他想繼續深造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天氣變得多雲,烏雲連續幾天遮住了太陽。貝克雷爾不得不把他所有的實驗設備,包括底片和鈾鹽,放進保險箱。然而,第五天,天氣依然沒有放晴,貝克雷爾忍不住了,決定沖洗膠卷。鈾鹽受到壹點光的照射。反正底片上是不是應該留壹些模糊的痕跡?
然而,當他拿到照片時,貝克雷爾經歷了每個科學家夢寐以求的驚喜和喜悅的時刻。他的頭腦壹陣眩暈:底片曝光得如此徹底,上面的圖案如此清晰,在強烈的陽光下甚至超過100倍。這是壹個歷史性的時刻。元素的放射性第壹次被發現,雖然是在壹個戲劇性的場合。貝克雷爾的驚喜,畢竟打開了原子內部的大門,讓人們很快看到了壹個全新的世界。"
2004年2月,我在長沙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演講時,壹位同學問我:“現在關於學習方法的書很多,哪壹本更有用?”我告訴他,其實很多學習方法形式不同,但精神實質是壹樣的。如果妳看了很多關於學習方法的書,發現都不錯,但是不知道哪壹種更適合妳,那麽不要猶豫,馬上把這些方法運用到妳的學習中,然後挑出效果最好的那壹種。也許妳會發現所有的方法都不好,但這種嘗試還是有用的,因為它會啟發妳創造出更有效、更適合妳的學習方法。這樣的突破雖然不能和上面提到的劃時代的物理學變革相比,但是妳得到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妳已經養成了嘗試的習慣。誰能說物理學的下壹個重大突破不是妳能實現的?
第四,用行動找到狀態
有些同學經常以“狀態不好”作為偷懶的理由。他拿起壹張試卷,掃了壹眼兩道題,覺得好像不太好,於是告訴自己:“我今天沒有做題的狀態。還不如出去踢壹會足球,等我有狀態了再做。”
如果是這樣,妳可能永遠不會“狀態”,或者“狀態”總是在妳不做題的時候到來。到了考場,妳會發現自己幾乎每次都“狀態不佳”,因為妳已經把“不在狀態”變成了壹種習慣。找到“狀態”的唯壹方法是立即行動。
壹位沒有作品的雄心勃勃的“作家”說:“我有很多好的想法,但壹直寫不出像樣的東西。寫作是壹項很有創造性的工作,需要靈感,才能提起精神來寫作,對寫作產生興趣和熱情。”
說實話,寫作確實需要創意,但另壹個作家寫出暢銷書的秘訣是什麽?
“我用的是‘精神力量’。”他說:“我有很多東西要按時交,所以不能等到有了靈感再寫。那根本不行。”妳必須想辦法提升妳的精神力量。方法如下:我會靜下心來坐下,拿起鉛筆亂寫,想到什麽就寫什麽,盡量放松。我的手會先開始動,過不了多久我就會註意到。"
行動本身會帶來狀態,不行動只會帶來恐懼。克服恐懼的最好方法是行動。
壹位聖人曾經說過,“猶豫是魔鬼最喜歡的工作。”
想要“無狀態”,只需要等待,拖延,躲閃。
有壹次,壹個傘兵教練說:“跳傘本身真的很好玩,讓人難受的只是‘等待跳傘’的那壹瞬間。我要求傘兵們在就位時‘盡快’度過這段時間。不止壹次有人因為想象太多‘可能的事情’而暈倒。如果不能鼓勵他跳第二次,他就永遠成不了傘兵。跳傘者拖得越久,越害怕,越不自信。”
在過去的三年裏,我已經做了數百次講座,但每次講座前我仍然感到緊張。演講的時間早就定好了,我不能不告知就以“狀態不好”開始演講。所以每次演講前,我都會講兩個笑話,第壹個是讓觀眾振作起來,第二個是讓自己進入狀態。壹旦我講完這個笑話,我就會變得很輕松,接下來的發言也不會有問題。
妳害怕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嗎?馬上舉手,恐懼就壹掃而光了。如果妳還是拖延,妳會越來越不願意回答。妳害怕問老師問題嗎?馬上拿起壹個問題,在辦公室問。妳會發現這很容易。如果妳現在不能鼓起勇氣問它,妳可能永遠都沒有勇氣問它。
簡而言之,我們不要對自己說:“我現在沒心情。”或者“我對此缺乏信心。”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故事。高考不會在妳“狀態”的那壹天舉行。我們唯壹能做的就是讓“處於壹種狀態”成為壹種習慣,這就需要學會用行動找到狀態,用行動找到自信。
妳想做壹件事又擔心做不好嗎?那麽,現在就做吧。
5.行動可以幫助妳擺脫痛苦和壓力。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情緒的變化會影響壹個人的行動。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命題的逆命題也是成立的:壹個人的行為可以影響他的情緒。
美國著名實用主義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行動似乎是跟著感覺走的。其實行動和感情是並存的,大多是用意誌控制行動,意誌可以間接控制感情。如果妳不快樂,那麽變得快樂的唯壹方法就是坐直,假裝快樂。”
戴爾·卡內基這樣評價詹姆斯的話:
“這個簡單的小魔法真的有效嗎?妳自己試試!臉上掛著真正的微笑,放松肩膀,深呼吸,唱首歌。如果妳不會唱歌,就吹口哨。如果妳不會吹口哨,哼哼。很快,妳就會明白威廉·詹姆斯的意思——如果妳的行為散發著快樂,心理上就不可能壹直抑郁。”
為了證明這壹點,卡內基講了他見過的另壹個例子:
“英格勒先生能活到今天,是因為他發現了這個秘密。
英格爾先生十年前得了猩紅熱,但痊愈後發現自己得了腎炎。他拜訪了世界各地的名醫,嘗試了各種療法,但都無法治愈。不久,他得了另壹種並發癥,血壓升高。他去看醫生,醫生告訴他血壓升到214。當然,情況危急,他最好先安排葬禮。
他說:“我回到家,檢查了我的保險,它仍然有效。我表白了,然後就陷入了抑郁。我讓所有人都不開心。老婆和家人都在愁雲慘霧中,我也控制不住自己。在自憐了壹個星期之後,我對自己說:妳簡直就是個傻瓜!妳可能壹年都不會死。為什麽不把眼前的生活變得更好?
我放松肩膀,露出笑容,讓壹切看起來都很正常。我不得不承認,我壹開始是裝的——但我壹直強迫自己過壹個快樂的新年,結果不僅對家人有利,對自己也有幫助。
首先,我發現我開始變好了——像我假裝的那麽好,情況越來越好。直到今天——我去世後的很多個月——我不僅快樂、健康、活著,而且血壓也下降了!我可以肯定的壹點是,如果我把‘將死’這個想法壹直縈繞在我的心頭,醫生的預測就不會錯。相反,我給了我的身體壹個自愈的機會,因為我的態度改變了。"
在這個故事中,身患重病的英格勒先生為了讓家人開心,決定“假裝”快樂,但沒想到是真的快樂,這種樂觀的心情讓他的身體健康起來。顯然,這種改變的關鍵是“假裝”快樂。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許多悲傷的事情。我們首先要用積極樂觀的東西去面對他們,通俗點就是:“放輕松”。但壹定有壹些東西是無法被接管的,至少短時間內,他們是不可能想通的,只有徹底麻木的人才會徹底避免悲傷。對於這種真的無法理解的悲傷,我該怎麽辦?立即行動。也就是說,讓自己忙起來,把註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等妳把手頭的事情做完了再去想,妳會發現自己背上的情緒消退了很多。
不要放縱自己的感情。悲傷有時候有點像滾雪球。妳越讓它滾下山坡,它就滾得越大越快,最後妳停不下來。
"工作是治療悲傷的良藥。"大仲馬在《基督山伯爵》中寫道。在這部小說中,檢察官維爾福在他的女兒被殺後,立即開始準備重新敘述兇手:“看看我的書桌。這兩天兩夜寫了很多。我寫了所有的文件,還寫了壹份控告謀殺犯貝尼代托的訴狀。哦,工作!工作!工作是我的激情,讓我快樂,讓我幸福!工作緩解我的悲傷!”
在《基督山伯爵》中,維爾福屬於反派,在冷酷無情方面是出類拔萃的,但這個情節所體現的道理是非常客觀的。其實,19世紀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文學怪才托馬斯·卡萊爾也曾說過壹句非常相似的話:
"工作是醫治世間壹切痛苦的靈丹妙藥。"
工作意味著立即行動。清華有句話:“當妳抑郁的時候,去跑步;開心的時候,去跑步;當妳不知道該做什麽的時候,去跑步吧。跑步可以讓妳神清氣爽,跑步可以讓妳永葆青春,跑步可以讓妳知道自己擁有的力量。"
如果妳感到痛苦,妳不應該獨自悲傷。妳可以去跑步,和好朋友吃個飯,找本平時喜歡看的書,也可以告訴媽媽妳今天會做家務。總之,讓自己忙起來,妳就能很好地克服悲傷。記住,行動比思想更能控制妳的情緒——行動是治療悲傷的良藥。
最後,關於立即行動,請記住三句話:
當妳知道妳的目標時,立即行動起來,因為這是實現目標的關鍵。
當妳不知道妳的目標時,立即行動,因為它能幫助妳找到妳的目標。
當妳感到悲傷時,立即行動,因為它可以幫助妳擺脫悲傷,重新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