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謂的常識,指的是壹般的知識,普通人應該有的,能懂的。
簡單的理解就是普通人的知識。這個概念有兩個關鍵詞,人和知識。人犯錯是因為不是萬能的。如果常識從壹開始就是錯的,那它肯定會從壹個錯傳到另壹個錯,而且會壹直錯下去,有人把它當成標準。有人會說,這怎麽可能?怎麽可能呢?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網絡上流行壹些不合邏輯的雞湯文,有些讀者驚嘆不已。他們認為看到幹貨就瘋狂贊、評論、藏、發。殊不知,他又在浪費時間和精力了。這才是真正的錘子。
底層的元知識是判斷常識可靠與否的基礎。
完善妳的元知識。
元知識是構成知識本身的更基礎的知識,是控制和調節知識的知識。我只想知道X知識,我需要掌握什麽A知識,從A到X的算法是什麽,元知識是更低的基礎和算法。如果底層不正確,那麽頂層的常識就是100%錯誤。嘗試用事實、科學、邏輯、辯證思維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當妳遇到與妳現在的知識體系不符的知識時,以理性、客觀、思辨的態度認真對待。首先,我會稍微糾正壹下我的無知,在大樓裏形成壹個窗口。12星座理論從西方傳入中國。在妳相信之前,什麽是思考理論常識的無知?這樣,妳就知道了,哦,沒錯。
養成深入思考的習慣。
常識不是科學,怎麽可能完全可靠?換句話說,壹般情況下,遇到有常識的事情,不能馬上相信,需要大腦深入思考。深度思考是壹種能力,是壹種習慣,需要主觀能動性和刻意培養。信息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養成碎片化的閱讀習慣,長期依賴後,取代系統化的閱讀習慣。追求熱點,追求時效性,忽視事實逐漸成為主流。所以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正確常識,在這樣的傳播環境中越來越被肢解和扭曲。比如食療等民間偏方,催生了很多東西,魚龍混雜,人們也不知道真假。
3.建立自己的元知識體系,正確分辨是非常識。
深入思考,不斷完善自己的元知識,在此基礎上,確定自己的有效知識是什麽,挑出有效知識,提升有效知識的層次,對接受的知識進行加工形成結構化思維引導的自我系統,努力尋找漏洞;同時用問題導向的思維去思考。因為很多事情,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裏,所以找到問題才是關鍵。只有知道哪裏有不足,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上面講的可能有點抽象。遇到常識性問題,多問為什麽?我真的不太清楚,可以咨詢專業人士或者常識媒體。就像是真的嗎?有條件的可以驗證。
總之不要盲目相信,常識並不總是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