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俗稱波波丁,是壹種常見的野菜,解毒降火。夏秋兩季隨時可挖,洗幹凈當茶用。人們經常用它來治療口瘡、胃炎和感冒。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結、疏肝健脾、清肝明目、止痛止血的作用。此藥臨床應用廣泛,貢獻無窮。
難治性咳嗽可以從少陽樞機不利治療,少陽樞機通暢,氣機順暢,通過升降協調,可以消除頑固性咳嗽。臨床用小柴胡湯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骨質疏松屬於中醫“骨痿”的範疇。治療應從腎脾入手,方劑原則為補腎壯骨,健脾益氣,活血通脈。常用方劑有骨碎補、補骨脂、淫羊藿、熟地、白芍、枸杞子、狗脊、黃芪、丹參、當歸、雞血藤、白術、續斷、陳皮和莪術。
在藥物的臨床應用中,壹定要註意藥物的綜合協同作用。比如麻黃既能祛寒熱,冬天覺得冷,抑郁發熱;夏季貪涼,寒邪抑陽見熱,皮膚燥熱無汗;麻黃在方藥中經常被使用。夏天不出汗,皮膚緊繃,有效使用麻黃地黃;用麻黃和浮萍止癢比用其他藥物好。五種平喘藥加熟地黃、當歸、甘草對虛喘或實喘均有效。
國醫大師李宇琪致力於萎縮性胃炎及胃癌癌前病變的研究,提出了“萎縮性胃炎以癰治”的學術觀點。結合臨床,將本病的演變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初期治療以平肝和胃調脾為主;中期可益胃養陰,消癰散結;中晚期的治療就是消癰化瘀,祛腐生新。李老的經驗: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舌紅越紅,舌苔越少,病情發展越快,越兇險;反之,病情越好,舌質越淡,逐漸在舌的外圍出現浸潤性的黃白苔,說明胃氣回來了,水火既濟。李老主張以祛腐生肌、清胃養陰為萎縮性胃炎的基本治療原則。常用的中藥有黃芪、白術、茯苓、薏苡仁、砂仁、僵蠶、馬齒莧、丹參、姜黃、黨參、黃連、魚腥草、敗醬草、連翹、知母、百合、白蘞、白芨、葛根、射幹、川楝子、厚樸、藿香、柿子,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和不同證候進行組方,常隨證加減。
國醫大師李宇琪在冠心病、房顫的治療中,不主張活血化瘀,也不主張芳香化濁。用藥上既沒有猛攻,也沒有大補。用的方子看似普通,但效果非同尋常,臨床效果顯著。認為此病皆因心氣不足,精神不振,血瘀所致,最終導致心悸或癱瘓。心氣通腎,腎中飽血,而腎中飽水,所以心氣旺盛,氣血運行通暢,沒有郁滯之弊。他的學術思想是先補心腎,使心腎相通,水火既濟,心楊燦復蘇,心陰能滋養,故以補腎為旨,恢復心氣不足。(以上是作者看完國醫大師李宇琪的筆記。)
臨床上治療胃病可以先煎服,癥狀緩解後改為散劑更好。服藥後1-2小時內不喝水不吃東西空腹服用,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作為壹名中醫,要多讀書,勤於臨床,千萬不要脫離臨床,對待不同的學術觀點也不可偏頗。至於前人說的,要擇其善而從之,揚長避短,百家爭鳴,身體力行。通過實踐,可以把別人的長處變成自己的,在實踐中融合,在實踐中升華。學習和借鑒古人的經驗,才能從中受益,樂在其中。
國醫大師朱良春先生認為,“世上只有‘無知’之病,沒有‘不治之癥’。如果治不好,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認識很多真正有療效的‘無名藥方’。”《內經》說:“不能治字者,無術也。”我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