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多數產竹地區,竹子開花在人們心目中被視為不吉利的標誌和死亡的象征。所以“竹人”遇到竹子開花,往往會馬上把它砍了。因為竹子開花意味著迫在眉睫的死亡——枯死,這往往會影響到整個周邊的竹林。
開花後莖葉變黃成片死亡,地下莖逐漸變黑,失去發芽能力。形成的種子被稱為竹稻,只有種植後才能長成新竹。
竹子開花是壹種正常的自然現象,屬於竹子結實繁殖的壹個過程。中國古代的人們很早就觀察到了這種現象。2000多年前的《山海經》中有這樣壹句話:“竹生花,其年必枯。”記錄。晉代戴愷寫的《竹譜》中記載:“藥須六十,復需六年。”它的註解是:“竹六十年易根,易根易死。”然而竹子主要是無性繁殖。每年春天,竹筍從地下竹鞭中長出,然後發育成新竹。竹鞭不是它的根,而是地下莖。地下莖可分為三種:單軸地下莖可繼續生長,兩側長出芽,側芽發育成竹筍;軸型的頂芽發育成竹筍,側芽產生新的地下莖,連接形成軸型。地下莖產生密集的竹莖簇,屬於這壹類。另外還有壹種復合軸式,是以上兩種的混合。竹子的有性生殖和其他開花植物壹樣,先開花後結籽,完成整個生長周期。
竹子開花周期因竹種不同有三種類型:每年能開花的竹子為數不多,開花後竹梗不死,仍能鞭長筍;大多數竹子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只開壹次花,而且有壹定的周期,從40年到80年不等。開花後莖葉變黃成片死亡,地下莖逐漸變黑,失去發芽能力。形成的種子叫竹稻,種植後能長成新竹、箭竹、毛竹。另壹類是時不時的零星開花。開花後竹林不死,比如茨竹就是其中之壹。毛竹、大葉箭竹等。都屬於規律開花的範疇。這種竹子開花間隔時間長,壹般50-60年;有些甚至壹百年才開壹次。但是,無論竹竿是哪壹年生長的,只要竹鞭的年代相同或相近,那麽開花的時間也大致相同。即使生態環境差異很大,陽坡、陰坡、陡坡、緩坡,土壤不同,海拔不同,花也可以同時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