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草本精華:發汗平喘:麻黃

草本精華:發汗平喘:麻黃

麻黃為麻黃、木麻黃或麻黃的草質莖。產於河北、山西、內蒙古、甘肅等地。從立秋到初霜采收,陰幹後切成段。常分為有用的和蜜烤的。

壹、功效應用

麻黃味辛,微苦,性溫。歸肺經、膀胱經。

功效: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消腫。是中醫“發汗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中藥之壹,是發汗解表的重要藥物。

常用於治療風寒表證、胸悶氣喘咳嗽、風水水腫、風濕痹痛、陰疽、痰核證等。

麻黃雖然有三個作用,但其實是相互關聯的。麻黃為發汗常用藥,故入肺經。其性善開表閉表,宣肺氣,故善治風寒束表、裏熱郁結所致的咳喘。太陽膀胱經主全身表,肺主皮毛,也主全身表。麻黃能宣肺氣、發汗、散津液,能自然舒解膀胱經氣,助水消腫。臨床上用麻黃也是有效的,雖然不讓出汗,但看其排尿也是有效的。

中醫治病有所謂的“八法”,其中發汗法最難掌握。雖然發汗的方子很多,但大多以麻黃為主。所以,從廣義上講,要想學習中醫治療“八法”中的發汗法,首先要學習中藥麻黃的應用。在疾病的治療中,通過發汗來治療疾病是非常復雜的。以麻黃為例,如果用量少,發汗力不足,疾病無法治愈;用量過多,出汗過多,容易傷陰傷血,加重病情。如何掌握出汗的程度才能達到治病的目的,其實是中醫最難的部分。

名著摘要:

經典:“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熱瘧。刊發汗,祛邪熱,止咳逆氣,祛寒熱,破疾積。”

《別錄》:“李彤,解筋。”

《本草綱目》:“麻黃為肺經特藥,故常用治肺病。”

《長沙藥解》:“麻黃發汗,甚有力。冬月有傷寒,皮毛不通。否則無法穿透頭發。水濕痰飲盡,溢於經絡關節,致霍然汗出,病失。”

《本草綱目》:“為肺家入太陽膀胱經之特藥,同時為肺家之藥。發汗舒筋,祛營寒邪,防營風熱。調理血管,疏通九竅,打開毛孔。治中風、傷寒、頭痛、溫熱瘧、逆氣咳嗽、痰多、氣喘、紅黑斑、風疹、皮肉、目赤腫痛、浮腫風腫。”

第二,兼容性和應用

1.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脈緊。麻黃是發汗解表的重要藥物,因為它能宣肺氣,化痰散寒。治療上述綜合征,往往將桂枝、杏仁、甘草配伍,即中醫發汗法第壹方麻黃湯。但是這壹面很難出汗,現在很少有人只用原來的壹面,加減多了,剪完再塗。臨床使用廣泛,要以學習為主。

《傷寒論》:“麻黃湯主治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痛腰痛,關節痛,惡風無汗者。”

張錫純說:“麻黃是發汗的主藥。全身所有臟腑經絡都是密不透風的,其治法大綱是把太陽寒氣壹壹發出來。”

2.用於風寒外束、肺氣滯所致的氣喘咳嗽。麻黃能開肺氣,散寒平喘。用於風寒束表、肺氣虛衰所致的咳喘,常與杏仁、甘草同用,即三拗湯。

用於外寒內飲所致的咳喘,常與桂枝、細辛、幹姜、五味子等配伍。,即《傷寒論》飲痰第壹方小青龍湯。

對於熱病高熱、呼吸困難者,常與石膏、杏仁、甘草同用,即麻杏石幹湯。

3.用於水腫伴表證。麻黃既能開肺氣、發汗解表,又能運化膀胱經,疏通水道,利濕消腫。治感冒襲表、肺衰所致水腫,常與石膏、生姜同用,即月脈湯。若全身浮腫,小便不利,可加白術,即越脈福加舒湯。

張錫純說:“對於風浮腫之證,在金匱要略中治療月脈湯,以麻黃為主方,能祛風利濕。玉屏素臨床用他的方子,會出虛汗,排尿馬上有益,腫消。”

4.用於風濕、關節痛、壞疽、痰濁。麻黃有散寒通滯的作用。用於治療風濕引起的全身疼痛,常與薏苡仁、杏仁、甘草配伍,即麻杏益肝湯。

治寒濕痹,常與白芷、桃仁、紅花、赤芍、桂枝、阿莎麗等配伍。,以起到溫經活絡、化瘀止痛的作用,即麻桂溫經湯。

若治陰疽,腫無頭,皮色不變,痛而不熱,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沈或緩;或骨疽、壞疽、流涎、痰核、鶴膝風等。本品屬陰寒之證,常與熟地黃、肉桂、鹿角膠、白芥子等配伍。,即陽和湯。

中風如有神誌不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暢或風濕痛等癥,常與季芳、人參、肉桂、防風、附子、黃芩等配伍。、* * *起到祛風散寒,益氣升陽的作用,也就是肖旭唐明。這個方子是中醫中最深奧的“打開玄門”的方法,學者要慢慢理解,不要操之過急。

三。用法用量

麻黃常入湯和丸粉。大劑量使用時,宜先煎去泡沫。

《傷寒論》中要求麻黃“除節”。現代研究中,麻黃節的成分與麻黃無異,只是含量較少。另外,節的加工比較困難,所以今天用的麻黃不需要去節。

麻黃可分為藥用和藥用,壹般用於解表、平喘和藥用。

麻黃的劑量直接關系到預期的療效。如果只用幾克,可以通肺氣,調氣。常用劑量10克以上,可宣肺平喘,利尿消腫;如果想溫肺解酒,就需要用更大的量,壹般十幾克甚至幾十克。

最難掌握的是麻黃發汗方藥的使用。思考發汗療法是壹個極其復雜的動態過程,李可在這方面的經驗值得參考。可以用梅花。用量較大時,常單獨煎服,煎服過程中應去除泡沫。服用時應少量服用,並根據患者服藥後的反應靈活增減劑量。如果藥物病情中等,達到發汗的目的,則減少麻黃劑量維持或棄用。以防矯枉過正,出汗過多傷害外陰。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在於靈活安全,值得學習。此外,李在使用大劑量麻黃時,為防止患者頭暈等不適,常與蟬蛻、白果等生產者藥物配伍。其內在機制和療效有待進壹步驗證。

陸九之說:“麻黃幾分汗,南方能治病人,北方不能。”暖空氣覆蓋南方,人的皮膚較弱,最容易出汗,所以南方有麻黃不富的說法;如果北方在塞外,氣候寒冷,人的皮膚又結實又厚。如果他們出去打工,不去避風霜,就能揮汗如雨,直到花掉七八塊錢。丈夫用藥的方式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他應該積極體貼的去戰勝病魔,而不應該局限於偏見。"

王昂彥道:“用莖汗去結,煮十余次,撇去浮沫,或泡於醋湯,曬幹備用。”還有蜂蜜炒家。"

第四,註意力的應用

麻黃發汗能力強,故表虛自汗,陰虛盜汗,腎衰竭氣喘咳嗽等應忌用。

廣義來說,中醫發汗法中的禁忌癥,其實就是麻黃的禁忌癥。比如《傷寒論》麻黃湯中麻黃的九禁,也適用於麻黃。詳見麻黃湯相關內容。

現代應用,高血壓、心臟病、脫水和出血性疾病患者,應慎用。

-中醫實戰筆記:20.11.5夜。

#中醫實用筆記#

  • 上一篇:有什麽好方法可以治療腳臭和脫皮?
  • 下一篇:誰知道對冷空氣過敏的鼻炎好的治療方法?非常感謝!!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