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壹旦感染了尖銳濕疣,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而不同,也就是說從感染到發病的時間,我建議妳最好去醫院做個檢查。好像不是很貴。100人足夠妳去的時候去更正規的醫院。這期間壹定不要和女朋友發生性關系,因為尖銳濕疣的治療是壹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並不代表妳沒有感染病毒,知道嗎?
-
尖銳濕疣的主要傳染途徑是什麽?
感染途徑主要為性接觸,有男性同性戀史、性亂或婚內尖銳濕疣感染史。但近年來發現,部分男性患者因多次洗桑拿,僅在肛門周圍感染尖銳濕疣,屬於非性接觸者日益增多。因此,間接感染在本病的診斷中不可忽視。
============================
非性傳播途徑
尖銳濕疣的非性接觸傳播途徑也叫間接傳播途徑。由於人乳頭瘤病毒不能在體外培養繁殖,大多數學者認為尖銳濕疣除了通過性接觸傳播外,不可能通過其他途徑傳播。但在臨床上,部分尖銳濕疣患者確實有無性接觸傳染病史,即非性接觸傳染病史。比如尖銳濕疣的嬰兒就是非性接觸傳染病的例子。在筆者統計的病例中,8.81%是明確通過非性接觸感染的尖銳濕疣患者。近年來,有資料表明人乳頭瘤病毒和尖銳濕疣的非性傳播途徑如下:
1.接觸物品會傳染
接觸物品是指健康人接觸尖銳濕疣或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患者使用的毛巾、內衣、鍋、床單、馬桶等生活用品可能被感染。甘曉東報道,8例趾間尖銳濕疣發生於經常桑拿、足療、足底按摩(使用足療工具)後。李滿群等報道5例外耳道尖銳濕疣患者,年齡34~79歲,理發時有挖耳史,可能是接觸人乳頭瘤病毒汙染的理發工具所致。以筆者為例,5-11的孩子有4個。外陰和肛門的尖銳濕疣和他們父母用毛巾、叉子、馬桶的尖銳濕疣有關。6例女性,年齡56-69歲,因長期洗衣服、洗褲子導致外陰尖銳濕疣。1例74歲女性外陰尖銳濕疣患者有與尖銳濕疣患者使用毛巾、內褲史。
2.醫源性感染
到目前為止,由醫源性感染引起尖銳濕疣或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報道很少。理論上,尖銳濕疣或人乳頭瘤病毒的醫源性傳播途徑還是有可能的。醫源性感染的途徑包括醫務人員自身感染和醫務人員對患者的感染。醫務人員在對尖銳濕疣或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患者進行檢查、激光、冷凍、操作或註射時,如不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可自行感染。同樣,醫務人員在對健康人或尖銳濕疣患者進行檢查或治療時,由於醫療器械消毒不良,被人乳頭瘤病毒汙染的器械可用於健康人或尖銳濕疣患者,導致尖銳濕疣或人乳頭瘤病毒感染。金文等報道3例男患兒(5歲2例,65438+8歲0例)在同壹醫院同壹手術室接受包莖、包皮龜頭粘連、擴張、分離術後3個月,其包皮、龜頭、尿道口出現米粒大小贅生物,病理檢查確診為尖銳濕疣。馬德強報道1例47歲男肛腸科醫生右眼內眥0.3-0.5 em尖銳濕疣,可能是1個月前為壹位肛門周圍尖銳濕疣患者手術時滴血引起眼部感染。
3.煙霧感染
有研究發現,激光治療尖銳濕疣時產生的煙霧中存在人乳頭瘤病毒,提示含有人乳頭瘤病毒的煙霧可能成為人乳頭瘤病毒的傳播途徑,引起尖銳濕疣。
Garden等報道在激光手術中尖銳濕疣患者的煙氣中可以檢測到完整的人乳頭瘤病毒DNA,用人乳頭瘤病毒DNA探針進行雜交實驗進壹步證實了人乳頭瘤病毒DNA的存在。這壹結果表明,在激光治療尖銳濕疣的氣化過程中,可能有病毒從組織中釋放到空氣中。Bersbrant等人在治療前後監測了用CO2激光和電灼術治療外生殖器疣的操作者的人乳頭瘤病毒汙染。結果經處理後,操作人員的鼻腔、鼻唇溝及眼、面部黏膜被人乳頭瘤病毒汙染。
近年來,國內學者在這方面做了壹些研究,並報道了不同的結果。吳源等用PGR法檢測了20例激光治療尖銳濕疣患者的煙氣中的HPVDNA,僅有1份樣品為HPV6陽性,11 DNA陽性。
研究人員分析了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尖銳濕疣時煙霧中有少量人乳頭瘤病毒的原因。
①疣突出部分疏松,大功率CO2激光的光壓容易使疣組織四處飛濺;
CO2激光汽化疣組織時形成微爆炸。當發生在凸出疣體的側緣時,上端疏松的疣組織容易向四周擴散。
顧恒等收集了21例CO2激光治療尖銳濕疣患者的煙氣樣本,用PCR法檢測人乳頭瘤病毒V6和HPVll DNA。結果顯示,19例尖銳濕疣患者人乳頭瘤病毒陽性。然而,在距離激光燃燒現場5厘米(21例)和50厘米(12例)處采集的煙霧樣本中,沒有1例呈陽性。實驗中發現,煙塵中的物質和不同的吸附材料(無紡布、紗布、鏡紙)對人乳頭瘤病毒檢測有抑制作用。這壹結果表明,用大功率(30W)CO2激光治療尖銳濕疣時,煙霧中沒有人乳頭瘤病毒,不會對周圍人群造成危害。近日,任仲忠等人報道了CO2激光治療尖銳濕疣煙霧中HP~DNA的檢測:研究人員利用PGR技術檢測了47例尖銳濕疣患者的HP V6/11型組織、焦炭和煙霧樣品。DNA檢測顯示,在47例尖銳濕疣患者的141樣本中,檢出69例陽性樣本。其中30份組織呈陽性(63.88%),24份焦炭樣本呈陽性(51.1%),15份煙霧樣本呈陽性(31.9%)。o:組織樣本結果為HPVl6/165438。焦炭樣品檢測結果顯示HP V6/11為19,HPVl6為5,其中HP V6/11和HPVl6為3。煙樣結果顯示HP V6/11為10,HPVl6為5。
研究人員分析,在可樂中檢測出的人乳頭瘤病毒的作用有:
① CO2激光氣化不完全,病毒確實存在;
(2)焦炭材料在取出時被汙染。
煙塵中檢測到的人乳頭瘤病毒可能是:
①吸頭被汙染;
②CO2激光治療尖銳濕疣時產生的煙塵中確實存在人乳頭瘤病毒DNA。
雖然關於激光治療尖銳濕疣的煙氣中是否存在人乳頭瘤病毒DNA的研究結果尚不壹致,但關於激光治療尖銳濕疣的煙氣中存在人乳頭瘤病毒DNA的研究提示,醫務人員在使用激光治療病毒感染或與病毒感染有關的疾病時,應極其謹慎,做好安全防護。
4.母嬰傳播
臨床上有嬰兒咽喉、外陰、肛門尖銳濕疣感染的報道。嬰幼兒如何感染人乳頭瘤病毒,得尖銳濕疣?據報道,先天性尖銳濕疣和喉乳頭狀瘤患兒與生殖器尖銳濕疣具有相同的人乳頭瘤病毒亞型,其母親大多有生殖器尖銳濕疣病史。也有研究發現,孕婦尖銳濕疣或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可將其感染傳播給嬰兒,造成嬰兒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或外生殖器及肛門尖銳濕疣、咽喉乳頭瘤,從而提出尖銳濕疣的母嬰傳播途徑。
賴斯和其他人報告說,通過人乳頭瘤病毒DNA測試,母親是嬰兒中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來源,至少30%的人乳頭瘤病毒陽性母親可以將人乳頭瘤病毒垂直傳播給胎兒。有學者對出生後24小時內的嬰兒咽部分泌物進行檢測,發現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率為33.3%-73%,母嬰傳播率高達44%-87.5%。Pakarian等在新生兒頰部、肛門部和生殖器部位檢測到的HPVl6、18、31和33的陽性率在出生後24小時為37.5%,出生後6周仍為25.8%。化學文摘社.n等檢測了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6周、6個月的口咽部和生殖器中HPVl6,18的感染率,分別為73%、79.5%和51.7%,從而提示新生兒中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不僅普遍,而且持續時間長,造成兒童持續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
尖銳濕疣的母嬰傳播途徑有三種:①分娩時,②宮內,③嬰兒出生後,通過與患尖銳濕疣的母親密切接觸而傳播。在這三種途徑中,大多數學者認為是在分娩過程中傳播,即孕婦在分娩過程中將人乳頭瘤病毒傳播給胎兒,嬰兒通過產道感染人乳頭瘤病毒或患有尖銳濕疣。
Eftaiha報道1嬰兒通過母親產道感染尖銳濕疣。Sedlacek等發現,在25例生殖器人乳頭瘤病毒DNA陽性的孕婦中,65,438+065,438+0例新生兒鼻咽分泌物為陽性,陽性率為47.8%,而2例剖宮產分娩為陰性。Sedlacek等人還從陰道脫落細胞、羊水和新生兒燕子中檢測到了人乳頭瘤病毒DNA,這表明人乳頭瘤病毒病毒的母嬰傳播可能發生在分娩前或分娩過程中。
樊尚榮等用地高辛標記的HPVll DNA探針斑點雜交法檢測了95例孕婦及其母親的樣本。結果如下:①孕婦靜脈血、臍靜脈血、羊水、新生兒咽部HPVDNA的檢出率:孕婦靜脈血人乳頭瘤病毒DNA的檢出率為43.33% (13/30),臍靜脈血為45.16% (65438+)。②母靜脈血、臍靜脈血、羊水人乳頭瘤病毒DNA陽性率與新生兒燕子的關系:在人乳頭瘤病毒DNA陽性的孕婦中,臍靜脈血人乳頭瘤病毒DNA陽性率為66.67% (8/12),新生兒燕子陽性5例。在母靜脈血、臍靜脈血、羊水和新生兒咽下物中檢測到人乳頭瘤病毒DNA的6例中,母靜脈血陽性2例,臍靜脈血陽性3例,羊水陽性2例,新生兒咽下物陽性3例,其中各種母血標本同時陽性僅1例。除尖銳濕疣外,產婦靜脈血和臍靜脈血中人乳頭瘤病毒DNA呈陽性,而新生兒咽部呈陰性。研究人員發現,孕婦靜脈血中人乳頭瘤病毒DNA的陽性率為43.33%,孕婦靜脈血中臍帶血人乳頭瘤病毒DNA的陽性率高達66.67%,新生兒吞咽人乳頭瘤病毒DNA的陽性率為55.56%,均高於孕婦靜脈血。羊水中人乳頭瘤病毒檢出率為33.33%。
Tseng等人利用PCR技術檢測了52例晚期妊娠婦女的宮頸和陰道分泌物、外周血單核細胞和新生兒臍帶血中的人乳頭瘤病毒DNA。結果顯示,在6例宮頸分泌物和9例外周血中檢測到HPVl6陽性,而在9例外周血人乳頭瘤病毒陽性患者的7例新生兒臍血中檢測到HP 16。1例宮頸分泌物和2例外周血HPV 18陽性孕婦的臍帶血中均未檢出HPV 18。本研究提示人乳頭瘤病毒可能通過胎盤傳播,這與母體外周血單核細胞狀態有潛在關系,從而提示可能存在人乳頭瘤病毒的血源性傳播途徑,可能來自產前胎盤血流。arm bruster-mora es認為,人乳頭瘤病毒病毒的母嬰傳播可能是由孕婦的病毒血癥引起的,但子宮頸區的人乳頭瘤病毒病毒感染也可以直接傳播到子宮頸。
胡麗娜等用PCR法檢測妊娠尖銳濕疣藥物流產後胎盤中的人乳頭瘤病毒DNA,陽性率為52.4%。Shah等報道1例分娩前無胎膜早破史,選擇性剖宮產分娩的新生兒在7個月時發現有喉乳頭狀瘤病。羅曼在2例剖宮產新生兒的包皮組織中檢測到人乳頭瘤病毒。Sedlacek等檢查了10名生殖道人乳頭瘤病毒陽性的孕婦,發現2例羊水人乳頭瘤病毒陽性。這些結果都表明宮內感染的存在。
鑒於胎盤是母嬰之間的唯壹通道,絨毛膜滋養層具有角蛋白表達的特性,而角蛋白只是人乳頭瘤病毒生長的必要條件。為了深入了解妊娠期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是否會引起滋養層絨毛的改變,是否會影響胎兒,是否會引起胎兒人乳頭瘤病毒感染,陳等采用HP V6/11 DNA探針原位雜交法檢測了62例妊娠早期和中期尖銳濕疣孕婦的絨毛和胎盤組織,並隨機抽取10例絨毛標本用PCR法檢測HP V6/11型,並病理變化與正常絨毛膜滋養細胞無顯著差異。因此,研究人員認為,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在妊娠早期和中期不會引起胎兒感染,這可能是由於:
①人乳頭瘤病毒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播,不通過血液傳播;
②人乳頭瘤病毒的易感細胞為鱗狀細胞,病變部位為皮膚黏膜組織,絨毛結構不適合人乳頭瘤病毒停留生長;
③絨毛膜滋養層在妊娠早中期形成完整的雙層結構。即使人乳頭瘤病毒進入血液循環,也很難通過胎盤屏障,因為它的衣殼蛋白很大。本研究結果證明,早中期妊娠婦女感染人乳頭瘤病毒不會引起宮內垂直傳播,對胎兒不構成威脅,繼續妊娠是安全可靠的。
為了了解人乳頭瘤病毒陽性婦女的新生兒中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率,Tseng等用PCR方法檢測了301孕婦(160例陰道分娩和1465438例剖宮產)及其新生兒的口腔和生殖道拭子中的HPVl6和18型。結果孕婦HPVl6和18總檢出率為22.6% (68/301)。分娩時,HPVl6和18陽性母親對新生兒的總感染率為39.7% (27/68),發現陰道分娩嬰兒HPVl6和18感染率明顯高於剖宮產嬰兒,分別為51.4% (18/35)。然而,兩組在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亞型、感染部位(口腔和外生殖器)和男女感染方面沒有差異。
為了評估孕婦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病毒的風險,Tenti等人通過PCR技術檢測了711例母嬰配對,發現在人乳頭瘤病毒陽性孕婦中,有11例通過陰道出生的新生兒為人乳頭瘤病毒陽性。研究人員進壹步觀察到,嬰兒感染的病毒在分娩後第五周從口咽標本中消失。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病毒的孕婦不太可能將人乳頭瘤病毒病毒傳給嬰兒。Watts等人檢測了372例新生兒在出生時、出生後6周、6個月、1歲、2歲、3歲時鼻咽部、生殖道和肛門周圍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情況。結果372例鼻咽分泌物標本中無壹例人乳頭瘤病毒陽性。335份生殖道分泌物標本中,人乳頭瘤病毒陽性僅5例,占65438±0.5%;324份肛周分泌物標本中,人乳頭瘤病毒陽性僅4例,占65438±0.2%;1新生兒無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但112例母親宮頸分泌物中人乳頭瘤病毒陽性,占74.2%,112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總母嬰傳播率僅為8%。因此,認為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在出生後短時間內的高檢出率和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在出生後幾個月內的消失可能只是暫時性汙染而非真正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建議進行長期隨訪。
總之,以上大部分研究表明尖銳濕疣或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存在母嬰傳播。這與孕婦人乳頭瘤病毒和/或尖銳濕疣的高發病率有關。孕婦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或尖銳濕疣直接威脅胎兒。然而,嬰兒患尖銳濕疣或咽喉乳頭狀瘤是罕見的。Shah等報道嬰兒咽喉乳頭狀瘤發病率與孕婦感染率之比為r0-1: 1 500。19例孕婦外陰及陰道尖銳濕疣(12例剖宮產,7例經產道分娩)新生兒未發現異常,1-6年隨訪未發現喉乳頭狀瘤或尖銳濕疣患者。這說明尖銳濕疣或人乳頭瘤病毒在孕婦體內的傳染性並不是特別高。此外,人乳頭瘤病毒的母嬰傳播途徑還有很多問題,比如人乳頭瘤病毒通過血液的母嬰傳播途徑,需要進壹步研究。
5.自體接種感染
臨床發現外生殖器或肛門尖銳濕疣患者常與尖銳濕疣接觸,然後通過手感染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黏膜,從而引起尖銳濕疣。國外有報道,1 5歲男童患肛門尖銳濕疣,隨後手指出現疣狀病變,肛周和指疣組織中發現相同亞型的人乳頭瘤病毒,可能是自身接種所致。Fairley等觀察進壹步證明,生殖器尖銳濕疣可通過手與生殖器的接觸自行傳播。
-
壹.概述
尖銳濕疣又稱尖銳濕疣、生殖器疣、尖銳濕疣、性病疣。這是壹種由人乳頭瘤病毒(人乳頭瘤病毒)引起的表皮樣增生。人乳頭瘤病毒體外培養尚未成功,人類是其唯壹宿主。人乳頭瘤病毒類型1,2,6,11,16,18,31,33,35(最常見的類型是6,11)都可以通過。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亞臨床感染(無可見生長,醋酸白試驗陽性,組織有病變),潛伏感染(醋酸白試驗陰性,組織無病變,但有病毒),以及尖銳濕疣與生殖器癌(主要是宮頸癌)的關系。該病雖可通過自身接種或其他接觸途徑感染,但大部分仍由性傳播引起。
二、診斷要點
(1)臨床特征常見於外生殖器、肛門、包皮系帶、會陰、陰蒂、子宮頸、陰道等。,也有報道涉及尿道口、尿道、直腸、口腔、乳頭、臍窩、腹股溝、腳趾、膀胱和輸尿管。這種疾病的基本損害是紅色、灰白色或淺棕色和柔軟的生長物,少數表面角質化明顯。生長物大小不壹,單獨或成簇分布,表面呈分葉狀或多刺,潮濕,基部狹窄或有蒂。陰莖體可見基部較窄的“無蒂疣”,陰道損害可呈扁平疣樣。由於皮損的排列和分布不同,外觀常呈現顆粒狀、線狀、重疊狀、乳頭狀瘤狀、雞冠狀、菜花狀、蘑菇狀等不同形態。據報道,伴有其下層組織破壞的巨大濕疣被稱為“疣狀癌”,並被認為是低分化鱗狀細胞癌。有些尖銳濕疣也有惡變的可能。尖銳濕疣往往沒有自覺癥狀,容易擦出糜爛和出血。少數病人有疼痛和瘙癢。肛門、直腸、陰道、宮頸尖銳濕疣可有疼痛和性交,局部分泌物或白帶增多。如發生繼發感染,分泌物增多或清理不夠,可伴有惡臭。在孕期或局部異常分泌物增多或伴有其他炎癥時,可促進疣的增殖。有些尖銳濕疣在妊娠末期或分娩後可以自然縮小甚至消失。
(2)組織病理學損害表現為乳頭狀瘤樣增生,棘層較厚,棘細胞上層和顆粒層可見空泡狀細胞,胞體較大,核圓形,深染,核膜與細胞膜間有細絲連接,呈“貓眼狀”。真皮乳頭血管擴張,血管周圍有少許淋巴浸潤。
三、診斷和鑒別診斷
根據皮疹的特征、部位和發展情況,結合可能的接觸史,壹般診斷並不難。亞臨床感染可單獨存在,也可與典型病變共存,可用醋酸白試驗或甲苯胺藍試驗輔助診斷。潛伏感染可以通過原位雜交或PCR來證實。需要與它們鑒別的常見疾病如下:
(1)扁平濕疣為扁平、濕潤的丘疹,常融合,基底部不狹窄。可發現梅毒螺旋體,梅毒血清學陽性。
(2)外陰假性濕疣又稱外陰尖銳濕疣丘疹,多見於青壯年。皮疹位於兩側小陰唇內側,呈魚籽狀或息肉狀丘疹,不融合成簇。摸上去呈顆粒狀或柔軟,微紅潮濕,壹般無自覺癥狀,部分有輕度瘙癢。
(3)陰莖串珠狀丘疹多見於青壯年。它們是冠狀溝內的珍珠狀半透明丘疹,白色、淡黃色或紅色,圓錐形、球形或不規則形,排列成壹排或幾排甚至包裹在冠狀溝周圍,無明顯癥狀。
(4)鮑溫樣丘疹病皮疹常由多個色素性丘疹組成,但也可單個出現,散在或成簇出現,呈線狀或環狀排列,嚴重者可融合成斑塊,發展緩慢(數月或數年)。此病為原位鱗狀細胞癌或由尖銳濕疣發展而來。患此病的女性略多,分布部位主要在大陰唇和肛周。
(5)皮脂腺異位丘疹在粘膜內,無重疊生長,多為淡黃色。
(6)皮脂腺增生伴黃色丘疹,無蒂,無棘,無重疊,無融合。
(七)系帶旁腺增生包皮系帶兩側成對排列的膚色或淡紅色丘疹,部分表面稍有刺痛。丘疹基部不窄,粟或針大,無明顯癥狀。
(8)傳染性軟疣是單個不融合的膚色半球形丘疹,周邊光滑,中央有臍孔,可擠出軟疣。
第三,治療
由於該病具有自限性,且治療後容易復發,目前還沒有根除人乳頭瘤病毒的方法,雖然治療方法很多,但主要是去除局部增生性疣,基本原則仍是有效、簡單、安全、不造成疤痕。對於亞臨床感染區,可在醋酸白試驗指導下,采用治療臨床感染的方法進行治療;對於潛伏感染,是否或如何治療?沒有統壹的看法。此外,性伴侶及其他可能伴隨的性傳播疾病也應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據觀察,尖銳濕疣合並其他性傳播疾病的患者復發率較高,應采取防護措施,避免傳染給他人。
(A)當地治療
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療效比較確定。如果綜合治療運用得當,可取得較滿意的療效。
1,0.5%鬼臼毒素酊(商品名:優拓新,優迪)能抑制表皮細胞有絲分裂,引起組織壞死,副作用小。服藥前先將患處清洗幹凈,擦幹,每日兩次敷藥,3天為壹療程,間隔4天以上重復服藥。國內報道第壹療程治愈率54.8%,第二療程治愈率32.1%,第三療程治愈率13.1%。主要副作用是局部輕度紅斑、水腫、糜爛和疼痛。
2.10% ~ 25%鬼臼酊(或乙醇溶液)的作用機理與鬼臼毒素相同,但有刺激性,可引起全身吸收毒性。塗抹前應使用凡士林保護正常皮膚黏膜,塗抹後2小時用肥皂水清潔患處,每周1次,每次用量應限制在0.5ml以內,塗抹面積應小於10cm平方。孕婦和兒童禁止入內。
3.5% 5-氟尿嘧啶(5-FU)通過阻斷脫氧尿苷酸合成的胸苷酸甲基化,阻斷DNA合成,抑制病毒復制。局部塗抹藥膏或面霜或用不透水的膠帶密封,每24小時更換壹次,持續4周,同時註意保護正常皮膚。用於治療男性尿道疣時,膀胱排空後,用噴嘴註入乳膏12ml或用棉簽塗抹,每日4次。治療後擴張尿道,避免粘連。用於陰道尖銳濕疣時,用5%藥液浸泡紗布,塞入陰道,2小時後取出。
4.25% ~ 50%三氯乙酸溶液有化學脫皮、止血、收劍作用。每天1次,持續4 ~ 6天,間隔1周可重復使用。藥液只能塗在疣上,未反應的酸液用滑石粉或碳酸氫鈉粉去除。
5,3%苯甲酰胺軟膏是α-醛固酮縮氨基硫脲的衍生物,對病毒性皮膚病有滿意的療效。外用每日2 ~ 3次,連續4周。
6,5%阿昔洛韋軟膏抑制病毒DNA的復制。壹天三次。
7.solcnderm是壹種含有硝酸、醋酸、乳酸、草酸等多種酸的復方外用制劑。用塗抹棒在整個疣上塗抹1-3次,直至變成灰白色或淡黃色,重復3-5天,可重復1次。
8.復方香葉天竺葵油是多種中藥的揮發油和提取物,包括香葉天竺葵和鴉膽子,可以去除角質,刺激疣組織。每日三次敷藥,註意保護周圍正常皮膚和黏膜。兩周為壹個療程,每1周可使用1。
9.二硝基氯苯(DNCB)通過致敏作用刺激局部遲發型超敏反應。使用後局部燒灼感和濕疹樣反應嚴重,可能有潛在致癌性,慎用。有些作者建議與激光等結合使用。取得了滿意的結果。
(2)物理治療
1,激光利用其熱效應,將高溫導致的病變組織汽化。註意不要過度治療,否則容易導致疤痕形成。CO2激光可用於治療任何地方的疣。Rb-YAG激光特別適用於尿道近端的疣和壹些粘膜病變。有人用CO2激光治療尖銳濕疣,同時用CO2激光淺表凝固治療亞臨床感染病竈及疣周圍2cm區域,可減少尖銳濕疣復發。
2.電燒灼或電幹燥可以使細胞變性和壞死,從而去除疣。肛門邊緣附近有起搏器或疣的患者,禁止電吹風。
3.壹般用液氮或CO2幹冰進行冷凍,這樣疣組織壞死會持續到所有的病竈都凍結冰球,在基部看到壹個凍結的皮暈。最好將冷凍範圍擴大到1-2 cm的疣體周圍正常皮膚。粘膜冷凍應特別小心,以防止嚴重的並發癥,如潰瘍。
4.同位素:90Sr每次5Gy,* * *用5次,然後每次10Gy,55Gy為壹個療程。
5、微波局部麻醉,用治療儀的針式輻射器刺入疣基底部。微波輸出功率40-50W,每點持續2秒,組織變白,去除贅生物。
(3)手術治療
1,手術切除適用於較大的損傷,但容易復發。並註意減少疤痕的形成。有人認為包皮過長的患者行包皮環切術有助於預防或減少尖銳濕疣的復發。
2.刮掉常規消毒,用2%普魯卡因進行基礎麻醉,然後用手術刮匙迅速刮去疣體,按壓止血,立即塗抹40%三氯乙酸。
3.修剪方法用於治療病變直徑小於10 mm的少於4個疣..肛門周圍或肛管內的疣效果更好。在局部麻醉下,沿疣體基部切開疣體,從後向前切開,避免滲出物和血液影響手術過程。
(4)局部註射
1,幹擾素具有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調節作用。建議用а-2a基因工程幹擾素治療,654.38+0萬U用0.5 ~ 654.38+0 mL註射用水或生理鹽水稀釋,均勻註射於各病竈根部,每周3次,共9次。
2.光黴素抑制DNA合成,部分抑制RNA合成。疣基註射0.1%溶液,每次總量以1ml為限。
3.5 .常規用氟尿嘧啶消毒。將125mg註射到基底中,然後將藥膏塗在疣上。
(5)目前全身治療常與局部治療相結合,可起到輔助作用。聚肌細胞、幹擾素、胸腺肽和利巴韋林可酌情用於每天或每隔壹天肌肉註射,或在局部受損部位皮下註射。也可以口服,如香茹多糖。左旋咪唑的療效仍有爭議。
(六)孕婦尖銳濕疣據調查,孕婦患病率為1.5% ~ 2.5%。另據報道,孕婦尖銳濕疣占女性患者的11.33%。妊娠期尖銳濕疣增生迅速,疣組織大而脆。有人認為與孕婦在懷孕期間血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增加有關。較大的疣會阻礙分娩,分娩時疣的外傷會導致大出血和感染。治療以冷凍保存、激光、微波、手術和外用三氯乙酸為主,禁用鬼臼類、5-氟尿嘧啶、幹擾素等藥物。如果疣堵塞產道或可能造成大出血,則以剖腹產為宜;不建議剖腹產,以防止新生兒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病毒。註意新生兒可以通過產道感染病毒,可能引起新生兒喉乳頭狀瘤病。國內有喉嚨堵塞窒息的報道。
(7)中醫治療
1,內科本病主要辨證為濕熱毒蘊,積皮。治療要清熱燥濕,解毒化瘀。茵陳15g、黃柏10g、龍膽草10g、薏苡仁30g、豬苓30g、板藍根30g、馬齒莧30g、珍珠30g、紅花10g、香附10g、牛膝10g、炒皂角65438。
2.藥物的外用
(1)外洗藥:以上方劑可煎服後,藥渣再煎,溫熱後洗患處。或水煎後熏洗患處:板藍根30g、狗脊30g、地膚子15g、木賊15g、香附30g、百部15g、川椒15g、明礬10、川芎18。
(2)外用:鴉膽子油應塗於患處,並註意保護周圍皮膚和粘膜。
3.局部消毒的針灸療法:用2寸銀針從疣頂到底部打直針,快速擰30下。同時提針進針,出針後放血2-3滴,然後沿疣基部長軸平行於疣基部皮膚表面進針,2周內同樣手法進行1次。
(八)關於尖銳濕疣復發:尖銳濕疣復發是治療中最大的問題。有人認為三個月內最低復發率為25%。目前各種治療方法都不能完全防止尖銳濕疣的復發。壹些人推測,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病毒可能會潛伏終生。減少和預防尖銳濕疣復發的幾點註意事項:
1,完全治療,包括顯性感染和亞臨床感染。註意其他患病部位的治療,包括宮頸、陰道、肛門、直腸、尿道。
2、對於可能伴隨的其他性傳播疾病,也要及時有效的進行徹底的診斷和治療。
3、定期門診復查,盡早治療。
4.動員性伴侶進行檢查和治療,防止再次感染。
5、聯合治療,盡量消滅人乳頭瘤病毒病毒。
6.包皮過長的患者進行包皮環切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