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數據:
漢字簡介:
漢字(拼音:hàn zì,註音:?ㄢˋˋ)又稱漢字、漢字、方塊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語素音節。漢字是漢語的書面文字,也借用了日語、韓語、越南語等語言。它們廣泛應用於漢字文化圈,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仍在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文字。
廣義的漢字是指從甲骨文、大篆、金文、謝文、小篆,到隸書、草書、楷書(以及衍生的行書)的文字,狹義的以正楷為標準書寫方法的漢字也是今天廣泛使用的現代漢字。
漢字的起源:
漢字是古代漢族先民發明和改進的。現在確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張文和金文的甲骨文,大約在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300年的商朝。然後到了秦代的小篆,發展到漢代的隸變,成為唐代今天使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
漢字在古代已經發展到高度完備的水平。它們不僅在中國使用,而且在很長壹段時間裏作為東亞唯壹的國際交流語言。在20世紀之前,它們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國家的官方書寫和規範文字,所有東亞國家都在某種程度上自行創造了漢字。
中國漢字的歷史:
中國考古學家公布了壹系列比殷墟甲骨文更早的有關文字起源的出土材料。賈湖刻本經過碳14的物理測定,大約有7762年(128)的歷史。
有七千年前的雙墩雕刻、六千年前的半坡陶塑、五千多年前的青墩遺址雕刻、墓遺址聯文、大汶口陶塑符號、堯舜時代陶寺遺址朱文、夏遺址水書。
早期的甲骨文是豐富的文字體系,後期的屬於初步成熟階段。這些考古發現可能是漢字起源的重要線索,也可能是各種文字發展的不同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