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米粥:神曲10 ~ 15g,大米適量。將神曲粉碎,放入炒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煎取藥汁,加入大米煮成粥。能健脾胃、助消化,適用於厭食、脾胃虛弱、脾胃不和所致的厭食。
小米淮山糊:小米和山藥等量。將小米、懷山藥、* *炒熟研成細粉,加入適量冷水,小火煨至糊狀,加糖即可食用。可以常吃。適用於小兒厭食、乏力、面色蒼白、便溏、脾胃陰虛者的厭食。或者腸胃疾病,發燒後食欲不振。
蓮子桂圓粥:桂圓30g,蓮子肉30g,粳米60g。蓮子洗凈,切塊去核,放入鍋中,加入桂圓、粳米和適量的水,在火上煮成粥。適用於心脾兩虛、神疲乏力、大便稀溏、夜眠多夢、食欲不振者。南瓜飯:500g大米,1/2個南瓜。大米洗凈後,加適量水大火煮至八成熟,取出,南瓜去皮,去瓤,切塊,鍋中用少許植物油加熱,加少許鹽翻炒。將撈出的米飯放在南瓜上,小火蒸熟,煮熟後加入適量紅糖,即可食用。適用於脾胃不和引起的厭食、厭食。
烏梅粥:烏梅60g,冰糖60g。將烏梅洗凈,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泡透,然後加熱煎煮至半熟,取出烏梅,去核,將果肉切成方塊,然後放入原液中,加入碎冰糖,繼續煎煮至七成熟,取汁。涼了,外面沾壹層白糖,裝瓶備用。適用於少食多飲的小兒胃陰不足型厭食癥。3 ~ 5歲吃1g,6 ~ 8歲吃2g,9 ~ 12歲吃3g,每天三次。
蓮子山藥湯:蓮子30g,山藥粉50g,糖適量。蓮子洗凈,大火煮至軟身,加入山藥粉,邊煮邊拌均勻成湯,再加入適量白糖,每日1 ~ 2次。適用於食量少、精神不振、面色黃白、大便稀溏、多夢、脾虛厭食者。
鯽魚粥:65438+鯽魚0 ~ 3條,糯米60 ~ 90g,生姜30g,大棗5 ~ 8枚。先將鯽魚洗凈,去腮,去鱗,去內臟,用紗布包好紮緊,放入糯米中壹起煮,加少許姜片和大棗煮至米湯濃稠,吃米粥和魚。適合脾胃虛弱少吃的人。
胡蘿蔔山藥雞內金湯:胡蘿蔔250g,山藥20~ 30g,雞內金10~ 15g+05g。胡蘿蔔洗凈,切塊。山藥洗凈去皮,切塊。用雞內金煮,加少許紅糖,喝湯喝幾天。可用於治療小兒脾胃氣虛、食滯所致的厭食癥。
補中羊肉粥:羊肉250g,120g大米,鹽、姜、胡椒粉少許。羊肉洗凈,切成粒。將大米洗凈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煮沸,加入少許鹽、姜、花椒調味,可分2 ~ 3次食用。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欲不振、面色蒼白、四肢不溫、腹痛、食少便溏。
山楂麥芽飲料:山楂10g,麥芽10g。山楂、麥芽加水煎煮,取藥汁約100mL,用紅糖水沖泡,制成飲品。適用於厭食伴厭食、腹脹、大便不暢者。
蘿蔔糕:白蘿蔔250克,面粉250克,瘦豬肉100克。蘿蔔、瘦肉洗凈,切碎,加入適量的姜、蔥、植物油、鹽、味精等調料,切碎,做成餡。用面粉做餡餅,烤著吃,愛吃什麽吃什麽。
蘿蔔粥:炒蘿蔔10g,大米50g。先將蘿蔔籽磨成細粉,和大米壹起煮成粥,加適量糖,拌勻即可食用。適用於厭食、腹脹、手腳發熱、大便幹燥或粘稠等引起的厭食。
棗泥餅:棗肉250克,生姜30克,雞內金60克,面粉500克,糖適量。將生姜熬湯,棗肉搗碎,雞內金焙幹研成細粉,加入面粉,做成小餅,烤制熟食。適合脾胃虛弱,食少面淡,大便粘稠,舌苔厚膩的人食用。
山楂粥:山楂30-40g,大米50-100g,糖10g。將山楂熬成稠汁,加入大米和糖煮成粥,分2-3次服用,每天1劑,7-10天為壹個療程。適合厭食的人。
鯽魚湯:鯽魚1,生姜30g,花椒1g。將鯽魚洗凈,生姜切片,和花椒壹起放入魚肚中,加水燉,喝湯吃魚,壹天1劑,吃1周。
適用於脾胃虛弱、脾陽虛、惡心、腹痛腹脹、面色晦暗、四肢不溫等引起的厭食。
通過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和食療,孩子的厭食癥七八例會好壹些。十有八九要去看醫生。
註意:
小米:小米。煮粥可以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
山藥:補中焦,生肌,強筋骨,健脾胃。
鯽魚:溫中降氣,治胃弱不食,和中益五臟。
辣椒:氣溫較低時,去掉因食欲不振而開的空調,過夜,暖胃。
神曲:健胃消食和中。
桂圓:滋補良藥,主厭食。滋養心脾。
蓮子:健脾止瀉,用於食欲不振。
粳米:益中溫,和胃氣,補中益胃,生肌。
南瓜:補中益氣。
烏梅:生津止渴,澀腸止瀉,益精開胃。
胡蘿蔔:下氣補中,鎮靜五臟,使人健康。
雞內金:健脾、消食、健胃。
羊肉:補中,開胃,強身。
紅糖:健脾暖胃,益氣補血。
山楂:健脾消食。
麥芽:消化和中和。
蘿蔔:消谷降氣,對有豬肉的人有益。
萊菔子:消食積脹。
姜:和胃和諧。
大棗:健脾益氣。生姜和大棗可以壹起使用,以健脾和胃,增加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