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麻燉魚頭:天麻10g,鮮鱅魚1,生姜3片。將天麻、鱅魚、生姜放入燉鍋中,加入適量清水,隔水燉,調味。本品能補益肝腎,祛風通絡。適用於頸椎病。1.大多數患者年齡在40-60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
2.患者有頸肩臂疼痛、手指麻木等癥狀,部分患者可並發椎動脈型頸椎病引起的眩暈。
3.患者的頸部旋轉或向後伸展受到限制。
4.患者移位的棘突和關節囊有明顯壓痛。
5.部分患者頸椎側位X線片可顯示患椎的位移變化;在正位或斜位時,椎體後緣及鉤椎關節顯示骨質增生,或患椎解剖位置改變。結合臨床癥狀和體征,這些X線改變對定位診斷有重要意義。專家認為,頸椎部分生理性前凸消失,甚至出現後凸。椎間隙變窄,鄰近椎體有骨贅增生。可能有頸椎滑脫、項韌帶鈣化或後縱韌帶鈣化。鉤突關節有骨贅突至椎間孔,椎間孔變小。
6.測試檢驗
①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檢查者壹手托住患者頭部患側,另壹手托住患側上肢,向反方向牽拉90度。如果有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則為陽性。
②壓頸試驗陽性:患者坐直,頸部後伸,向患側傾斜。檢查者左手托住下頜骨,右手從頭頂逐漸下壓,或檢查者手掌放在頭頂,沿縱軸施壓時,患者為陽性。
③椎間孔壓迫試驗陽性:患者頭部偏向患側,操作者將左手掌放在患者頭頂,右手握拳,左手手背輕輕叩擊。患肢放射性疼痛的患者呈陽性。1.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的典型臨床表現主要是上肢下運動神經元的損害和下肢上運動神經元的損害。前者主要反映受壓脊髓損傷的嚴重程度,後者則是皮質脊髓束和脊髓丘腦束同時受累所致。當病變僅累及脊髓中央灰質,特別是脊髓前角和/或後角時,臨床表現主要為雙上肢下運動神經元麻痹,腱反射減弱或消失,但雙下肢檢查未見異常。這種特殊類型的脊髓型頸椎病在以往的文獻中很少提及,但實際上這種特殊類型的頸髓損傷並不少見。脊髓型頸椎病表現為壹側上肢癥狀時,容易混淆。這時候核磁共振檢查提供的信息往往具有很大的價值。神經根型頸椎病也可與脊髓型頸椎病並存。
2、枕部及寰樞椎疾病:枕頸部損傷常引起枕大神經痛。枕大神經是由頸神經2後支組成的感覺神經,與頸神經根3受損引起的疼痛難以區分。影像學檢查有助於明確病因,必要時應進行腦神經、小腦功能及眼底檢查。
3.頸椎其他疾病:如椎管狹窄、後縱韌帶骨化、感染、腫瘤等。,影像學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4.肺和縱隔腫瘤:如肺上溝的腫瘤可侵犯臂叢神經,引起肩臂疼痛。體格檢查可觸及鎖骨上窩內的腫塊,影像學檢查可確定腫瘤的位置和範圍。
5.胸廓出口綜合征:主要病因有頸椎輔助、前斜角肌肥大、鎖骨異常愈合或不愈合、肩胛骨或肋骨喙突1等。最常見的癥狀是上肢疼痛、麻木或疲勞,其次是肩部和肩胛骨疼痛,再次是頸部疼痛。根據壓迫成分的不同,可以以神經、動脈或靜脈壓迫癥狀為主,多數主要表現為神經壓迫癥狀,尤其是臂叢下幹,所以常表現為尺神經支配的損害癥狀。常見的體檢方法有莫利試驗、阿德森試驗、賴特試驗、伊登試驗和魯斯試驗。本病的診斷應根據臨床癥狀及上述檢查結果綜合判斷,常規攝X線平片,必要時可行血管或臂叢神經造影及電生理檢查。
6、臂叢神經炎:急性或亞急性起病,首發癥狀為壹側肩部及上肢劇烈疼痛,並可伴有發熱等全身癥狀。
7、肩部疾病:如肩周炎、肩袖損傷等。肩痛和運動障礙是突出癥狀,兩者可以並存。肩關節造影和MRI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
8.頸肩臂綜合征:主要癥狀是從頸部到肩部、手臂、手指的放射性疼痛,與頸椎姿勢不良引起的肌肉疲勞有關。
9.頸肩手綜合征:又稱Steibrocker綜合征,以上肢自主神經功能異常為特征。除了肩部和手指疼痛外,還有手指腫脹、顏色和溫度變化,然後出現骨質疏松。
10、上肢周圍神經卡壓:如腕管綜合征、尺管綜合征和遲發性尺神經損傷等。,根據相應的癥狀、體征和神經生理檢查,可以確診。需要指出的是,頸椎病患者可同時合並上肢周圍神經卡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