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夕,我住處附近的公園健身場新修了壹條卵石路面,專門供居民和遊客赤腳行走按摩腳底,達到健身的效果。
現在每次入園,我都要赤腳在那條鵝卵石路上走半個小時,邊走邊聽書。這塊卵石地好像又成了我出拳的地方。感覺壹天沒做壹件事,有時候晚上要去鍛煉到很晚,因為我最喜歡赤腳走路的感覺,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在家鄉農村的時光。
青年時代,因為生活在農村,不僅因為家裏窮,還因為赤腳做什麽都方便,所以青年時代赤腳的日子比穿鞋的日子多了很多。從我記事起,只要不是特別冷,基本上壹天到晚都是光著腳走。
農村到處都是泥,更別說赤腳下地幹活了。即使在下雨天,道路也泥濘濕滑。即使穿上膠鞋,鞋裏鞋外也經常會有泥水,尤其是在拔豬草、放牛的時候,更是要在田裏、土裏、山裏跑來跑去。即使是晴天穿布鞋也沒有那麽方便省事。正如《鄉村來的姑娘進城》這首歌裏唱的:“城裏的伢子別笑話我。我赤腳好多了。上山可以挑百斤擔子,下地可以挑水螺。”
可能是因為習慣了吧。小學和初中的時候,我都是赤腳上學的。其實那時候大部分同學和我壹樣,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只要天氣不太冷,都是赤腳上學的。總覺得穿鞋不舒服,不舒服,不習慣。
另外,我小時候貪玩,光著腳,可以在泥水裏走。赤腳沾了泥,在水裏洗了洗,就幹凈了,但是鞋子臟了,洗完就不穿了,有時候還會被爸媽罵。
習慣了,我不僅赤腳在田裏幹農活,在學校也是,有時走遠路也是。印象最深的是初中畢業的那個暑假。我媽讓我穿上我爸從供銷社給我買的第壹雙塑料涼鞋。因為是新鞋,當時的塑料也比較硬。沒走多遠腳背的皮都被血浸透了,破了很疼。
後來我幹脆把涼鞋脫了,放進了洗衣單。我光著腳走,背了50斤農業糧。在崎嶇的小路上掙紮了四公裏多,堅持把農業糧送到區裏的糧庫,光著腳回家,來回走了十幾公裏。
從那以後,我很長壹段時間都不敢穿涼鞋。我壹直覺得塑料涼鞋不如我天然的“皮鞋”。後來去供銷社給生產隊運化肥,去河邊運沙子。
俗話說,走在河邊不濕不行。當老馬跌倒時。再好的天然“皮鞋”,再純再厚的皮囊,也經不起鄉村公路上碎石甚至碎瓷碗的折磨。畢竟我的鞋只是“皮鞋”,不是鐵鞋,更何況鐵鞋有時候也會磨破。
有壹次我放牛,為了追上即將吃莊稼的牛,光著腳跑得太快,根本沒註意腳下的地面。結果壹塊瓷片在我腳上劃了壹個壹寸多長的洞,血流不止。回家後只好找村裏的赤腳醫生給它包紮,打消炎針,過了壹個星期才恢復正常行走。
就是之後我媽就不讓我赤腳上山放牛了。後來在鎮上上了高中,然後在省城上學,遠離了光腳的日子。
現在物資也豐富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村道路通暢好走了,但是很少有人光著腳走長途,就是去水田裏幹農活,也有人不光著腳走,而是穿專門的長雨靴。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幾十年後,為了健身,我會脫掉鞋襪,再次赤腳走在鵝卵石地上鍛煉。
時代不同了,赤腳有了新的含義。
樊棋·戚薇的課。文章231?1276字,共計37644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