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法國,拿破侖對鼻煙上癮,他每個月要花7磅鼻煙。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記載春樹感冒,頭暈,鼻塞。寶玉命麝月拿了個小西鍋讓他嗅,連打了個噴嚏,關了房。春樹的病馬上就好了。這種神奇的藥是鼻煙。
鼻煙的藥用價值很大,可以明目、活血、提神醒腦、通氣鼻腔,對鼻炎也有很好的療效。主管康熙的大臣王世貞也特別提到了鼻煙在避疫中的作用。
那麽中國什麽時候有鼻煙了呢?先說煙草,煙草起源於美國,有2000多年的歷史。為了尋找食物和水,古代印第安人經常徒步或乘坐牛車長途跋涉,他們的生活非常艱苦。他們利用煙草的味道來尋找刺激,這似乎可以緩解吸煙的疲勞。同時,他們也用煙草來治療損傷和疾病。古代印第安人在宗教儀式中燃燒煙草和吸食香煙,也將煙草作為貴重的禮物。墨西哥古瑪雅國家的印第安人經常在祭祀活動中使用煙草,希望獲得豐收和幸福生活。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美洲煙草首先傳到了歐洲。在16和17世紀,煙草作為禮物在歐洲流行起來。在此期間,吸鼻煙在歐洲大陸也變得流行起來。
16年底,許多歐洲國家開始與中國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據記載,鼻煙是明朝萬歷年間(1582)由意大利傳教士利馬帶到中國的。它首先傳播到中國的福建和廣東。沿海地區似乎能比內地更快地接受這個新生事物。很快,鼻煙在廣州等地作為商品交易,價格非常昂貴,幾乎相當於白銀。此外,當時的精英們都對鼻煙持否定態度,所以這種原本被稱為“塗胡娜”的東西並未盛行。崇禎十二年,仍是“敕令禁止,違者必死”。
另壹方面,來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水手、商人和傳教士經由菲律賓傳入日本,並在日本種植。後來,日本煙草經朝鮮傳到中國東北,滿族和蒙古族地區迅速發展起嗅鼻煙的習俗。與此同時,俄國商人還將煙草、鼻煙和鼻煙壺帶入中國的東北和內蒙古。後來崇禎十五年,皇帝改口“開其禁”。鼻煙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原因在歷史上沒有記載,所以有人推測,最初是從事貿易的人偷偷把鼻煙送給港口官員,然後作為禮物獻給皇帝,由皇帝來抽。還有必要問嗎?就算皇帝不抽煙,也阻止不了大臣或者太監在他耳邊吹風。於是我順應民意,解禁了。結果,北京所有的街道都在賣煙草。
清代,是中國無可爭議的鼻煙黃金時代。雖然鼻煙壺產生的時期壹直有爭議,但康熙年間鼻煙或鼻煙壺的流行幾乎得到了國內業內專家的認可。康熙對鼻煙很感興趣,後來對裝鼻煙的容器也很感興趣。那是下壹章,這裏就不多說了。
清代鼻煙和鼻煙壺在中國的迅速興起和傳播非常迅速,這與最高統治者的愛好和倡導密切相關。據文獻記載,康熙朝曾禁止國人吸食點燃的煙葉,但他們還是忍不住去聞鼻煙。此外,自葉璇以來,歷代皇帝都是鼻煙愛好者。
皇帝用的香煙,主要來自廣州。康熙朝在廣東海關監管下的奏折中有多處繳納鼻煙的記載。雍正朝以後,初步確立了鼻煙在廣東壹年兩次,每次兩盒(八瓶),壹直到清末。此外,南方幾個省的總督、知事每年也要向鼻煙進貢,如端午節、萬壽節、農歷新年(以下簡稱三大節日)。數量不確定,大部分都比廣東海關進貢多。初抵中國的歐洲人,以及文武大臣,見皇帝時,往往以鼻煙為禮。這麽多鼻煙,皇室自己用綽綽有余,所以經常分發給最近的大臣和外國官員。嗅鼻煙的習俗很快就傳遍了全國,由此產生了中國自制的鼻煙和鼻煙壺。自康熙以來,互敬鼻煙成為人們見面的問候禮儀(鼻煙壺當然是隨身攜帶的)。
自清末民國以來,黃煙(又稱葉煙)即被吸食。香煙的流行減少了鼻煙。在中國東北的蒙古族中,鼻煙到50年代中期已經基本絕跡。在其他地區,仍然有壹小部分人嗅著鼻煙,堅持不吸那種葉煙。所以在壹些地區(北京郊區的十三陵等地),有壹種聽起來不可調和的說法叫‘聞鼻煙的不抽煙,抽煙的不聞鼻煙’,這其實是個人利益問題,沒有那麽絕對。
事實依然無法抗拒。畢竟鼻煙已經逐漸退出了人們的生活。現在,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很少有人知道鼻煙。令人欣慰的是,在西藏,仍有部分藏族同胞有吸鼻煙的習慣,但已經很少見到自己的鼻煙了。然後,我在網上看到壹種中藥正在被用來治療毒癮。浙江某藥廠也使用鼻煙,用彩繪鼻煙壺在藥店銷售。後來事情就不太清楚了,至少在東北的藥店,已經看不到鼻煙銷售了。
90年代,作為壹種文化,聽說琉璃廠附近的茶樓賣鼻煙。前幾天借著和韓國客戶談生意的機會,去了壹趟北京。就連琉璃廠的古董商也不知道鼻煙在哪裏賣。現在,鼻煙在北京已經消失了。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沒有聽說過我身邊有吸鼻煙的人。只是1998年左右,在沈陽賓館認識了壹個國家體改報的記者,知道他有吸鼻煙的習慣,從此再沒遇到知音。但是鼻煙壺收藏者遇到了幾個人。
鼻煙不僅是藥用,也是文化。如果妳沒有吸過鼻煙,妳永遠體會不到它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