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食物能促進水和濕的排出,適用於治療濕。
1,南瓜健脾利尿,解毒殺蟲。適用於脾虛少食腹脹,脾虛飲水止胃者。
2、鯉魚利尿消腫、補氣、豐胸。適用於脾虛停於胃,寒濕泄瀉。患有外感疾病的人禁止食用。
3、茯苓利尿祛濕,健脾益氣止瀉,寧心安神。適用於脾虛水停於胃,寒濕泄瀉。不適合和米醋壹起吃。
4、薺菜清熱利尿,涼血止血,平肝降壓。適用於濕熱胃痛、濕熱泄瀉、血熱吐血、便血。
5、黃花菜(黃花菜)清熱利濕,解毒,豐胸。適用於濕熱胃痛、濕熱泄瀉。虛寒證忌食。
6、萵筍清熱利尿,通乳。避免與黃花菜同食。
7、冬瓜利尿化痰,清熱解毒。適用於濕熱泄瀉。虛寒腹瀉的人不宜食用。
8、魷魚脾加水。適用於脾虛停於胃,泄瀉。不適合炒薺菜吃。
9、蠶豆清熱利濕,健脾益精。適用於濕熱泄瀉。氣滯腹脹者不宜食用。
10,小豆利尿除濕,通乳,解毒排膿。適用於濕熱泄瀉。
11,蓧麥補氣,祛濕止瀉。適用於脾虛泄瀉、濕瀉。不易消化,不宜多吃;虛寒證忌食。
12,薏苡仁(薏苡仁)健脾利濕,清熱排膿。適用於脾虛水停、脾虛泄瀉、寒濕泄瀉。
13,玉米健胃,除濕利尿。適用於脾虛泄瀉、濕熱泄瀉。
14,砂仁,祛濕行氣,溫中止血,安胎。適用於氣滯濕阻、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疼痛、寒濕泄瀉。它不應該煮很長時間
15,砂仁豆蔻能祛濕行氣,溫中止嘔,健胃解酒。適用於氣滯濕阻,腹脹腹痛,食欲不振,嘔吐。忌食清熱陰虛之品,不可久煮。
廣東祛濕湯
健脾祛濕湯(2~3人)
配料:山藥(幹品)10克,土茯苓10克,香茶菜10克,豬胰腺(豬的十字月)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將山藥、土茯苓、香茶菜、豬肉洗凈,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煮沸,再轉小火1小時即可飲用。
●適合脾胃不好的人。
何忠化濕湯(3-4人)
材料:木棉30g,雞蛋花30g,槐花30g,薏苡仁30g,瘦肉100g,炒扁豆30g,陳皮或砂仁12g。
做法:將木棉、雞蛋花、槐花、薏苡仁、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再轉小火1小時。
●適合濕熱脾虛者食用。
清熱祛濕湯(2-3人)
材料:茯苓250克,葛根250克,紅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茯苓去皮切塊,葛根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鍋中,小火燉3小時。
●適用於去骨火、祛濕、清熱解毒。
鵪鶉除濕湯(2~3人)
材料:鵪鶉4只,薏苡仁、百合各50克,生姜3片。
做法:將鵪鶉、薏苡仁、百合、生姜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1.5小時。
●適用於清熱利濕、潤肺化痰。
衡月裏祛濕湯(2~3人)
材料:豬肉250克,夏枯草10克,青蒿10克,姜2片。
做法:把豬飛過月亮去腥備用;將夏枯草、茵陳、生姜、豬肉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轉小火1.5小時即可食用。
●該湯不僅清熱利濕、清肝熱,對糖尿病患者還有食療作用。
甲魚祛濕湯(3-5人)
材料:烏龜500克、豬肉200克、鮮茯苓250克、紅棗6枚。
做法:將烏龜、豬肉、茯苓紅棗壹起放入砂鍋中,煮3到4個小時。
●具有清熱、祛濕、解毒的作用。
黃瓜除濕湯
材料:老黃瓜(去核)800克,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水適量。
練習:
1.老黃瓜去核,切成大塊,陳皮略泡...> & gt
祛濕熱的水果或蔬菜有哪些?
紅豆、薏米、白扁豆、綠豆、冬瓜、葫蘆、西瓜、山藥、茯苓、馬蘭頭枸杞子、黃瓜、黃花菜、水芹、金銀花、蛇肉、鯽魚、烏魚泥鰍,請采納。
中醫認為濕熱的食物和水果有哪些?
妳說的是中醫養生的問題,很復雜。我簡單收集了壹些資料,希望對妳有幫助。
中醫食療重視食物的不同口味和功能,即以食物口味的優越性來調節人體的氣血陰陽,增強機體對邪的抵抗力,以期“陰陽為秘,神為治。”
食物的性指的是“四性”,即寒、熱、溫、涼。涼與冷,暖與熱,在功能上有壹定的相似性。只是角色大小略有不同。另外,有些食物有平和的飲食,這叫平淡。能緩解或消除熱證的食物,性寒涼;能緩解和消除寒證的食物都是溫熱的。壹般認為,寒涼食物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常用於熱病。多數溫性食物具有溫中、扶陽、散寒的作用,常用於寒證。素菜有健脾開胃、滋補身體的作用。
寒性食物:常用的有桑葚、馬齒莧、蒲公英、苦菜、大白菜、黃花菜、冬瓜、西瓜、苦瓜、螃蟹、紫菜、海帶、鹽等。
熱食:常用的有花椒、胡椒、肉桂、幹姜、酒醋、茴香、蠶豆、香菜、羊肉、狗肉、貓肉、鹿肉等。
溫性食物:常用的有芥末、南瓜、大蔥、洋蔥、大蒜、韭菜、胡蘿蔔、生姜、桃子、荔枝、龍眼、柑橘、貢、木瓜、李子、蓮子、糖、大棗、葡萄、糯米、核桃仁、烏梅、花茶、烏龍茶、蜂蜜、牛肉、雞鴨。
寒性食物:常用的有梨、香蕉、芭蕉、銀杏、橄欖、菊花、絲瓜、黃瓜、油菜、莧菜、芹菜、竹筍、茭白、菠菜、蓮藕、芋頭、茄子、蘿蔔、空心菜、豆腐、木耳、青菜、綠豆、蛇膽、兔肉等。
素菜:常用的有大豆、芝麻、山藥、花生、百合、黃豆、玉米、豌豆、紅薯、南瓜、葫蘆、扁豆、小麥、粳米、糯米、蘋果、枇杷、羅望子、香菇、蜂蜜、糖、鯉魚、甲魚、雞蛋、鴨蛋、豬肉。
水果的五大特性
“寒、涼、平、溫、熱”是水果的五大特性。五性分類可以讓妳更明顯的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吃不同性質的水果。如果妳屬於寒性體質,就不適合吃太多寒性水果,否則只會雪上加霜,導致身體不適,違背水果養生的初衷。
寒冷和涼爽
寒性涼的水果可以清熱去火,潤肺除燥。食用後會降低人體的能量代謝率,促進熱量的降低。適用於熱性體質、熱性癥狀者。寒性涼性水果有:冬瓜、西瓜、柿子、香蕉、椰子、草莓、梨、枇杷等。
溫度和熱特性
溫熱水果能散寒補虛,消除寒證,增加人體熱量,促進能量代謝。適合體質偏寒、有感冒癥狀的人。溫熱性水果有楊梅、石榴、桃、芒果、桂圓、荔枝、大棗等。
平坦
扁果能開胃健脾,補虛固腎,易消化。適用於任何體質的人,體魄強健者可長期食用。扁形水果有:葡萄、蘋果、檸檬、橄欖、菠蘿、楊桃、椰子等。
寒性水果有西瓜、梨、柚子、柚子、椰子、橙子、硬柿子、山竹、番茄等。
熱性水果有桂圓、荔枝、芒果、榴蓮等。
水果有番石榴、蘋果、葡萄、橘子、木瓜、草莓、櫻桃和桑葚。
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有感冒現象,寒熱水果要少吃。這個時候可以多吃壹點水果。
什麽是濕熱食物?吃什麽可以祛濕熱?
所謂濕,就是所謂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之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在雨中或潮濕的室內涉水,使外界水分侵入人體所致;內濕是壹種病理產物,往往與消化功能有關。
所謂熱,就是壹種熱像。但濕熱中的熱與濕共存,或因夏秋季節濕熱重而侵入人體,或因濕度停留時間長而轉化為熱。
壹種溫病,如體表發熱,頭痛,小便短黃,身重痛,苔黃膩。容易引起黃疸、膀胱炎、痢疾等疾病。
濕熱是濕轉化為熱的內因,會引起熱煩、口苦、胸悶、黃疸、小便短赤、濕疹等。要清熱燥濕,利濕利膽,多吃精米、白蘿蔔、馬蹄、白菜。
規定飲食
廣府湯
配料:乳鴿、山藥、茯苓、枸杞、桂圓、蓮子、紅棗、薏米。
做法:燉3小時。
註意:山藥、茯苓不要在藥店買,在菜市場做新鮮的,鴿子用老鴿子就好。
1.養心:山藥、茯苓、紅棗、蓮子、桂圓。
2.健脾養胃:山藥、茯苓、紅棗、蓮子、桂圓、薏苡仁。
3.補腎:鴿子、山藥、茯苓、蓮子。
4.除濕藥:山藥、茯苓、薏苡仁。
5.補氣:鴿子、山藥、紅棗
功效:養心、健脾、補腎、益氣、祛濕。
材料:板藍根8克,豬蹄筋60克,生姜1片,蜜棗半個。
做法:將豬蹄筋(即豬前小腿的肉)洗凈,切成大塊。用水沖洗板藍根片,然後將所有
將食材放入燉鍋中,小火燉3小時,保溫至飲用,再加鹽調味。
註意:豬蹄筋嫩滑。燉好後有壹點肉質纖維,蠻咬的。蘸醬油吃是很多男人的最愛。
點評:湯色深,中藥味濃。怕喝中藥的人可能會比較抵觸,但是喝了之後喉嚨很舒服。
材料:土茯苓10g,水蛇50g,紅棗兩顆,生姜1g。
做法:水蛇要切成段,洗凈,用熱水焯壹下待用。然後將土茯苓刮平切片。然後將紅棗、姜片、水蛇段、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燉鍋內,用武火燉3小時,飲用時加鹽調味。
註意:購買時要區分“水蛇”和“泥蛇”,泥蛇的皮膚顏色較深。外形很像,但是燉出來的效果很不壹樣。水蛇湯清澈甘甜。水蛇燉最好選幾條兩斤重的小蛇,比較容易入味。
點評:湯汁滋補,蛇肉鮮甜,口感比很多燉品更飽和。材料:雞骨草5克,豬肉串?80g,1片姜,半片蜜棗。做法:先將雞骨草和豬內臟清洗幹凈,然後將所有材料壹起放入燉鍋內,燉3小時,燉好後加鹽調味。小貼士:雞骨草用清水浸泡壹段時間,沖洗掉雞骨草上的沈澱物和雜質。點評:湯汁清甜,卻沒有壹點中藥味。是廣東傳統的清熱祛濕湯。據說能清肝瀉火,健胃。材料:鮮桑葉5克,豬裏脊肉60克,蜜棗半片,生姜2片。
做法:豬裏脊肉洗凈,切成大塊。將新鮮桑葉用水沖洗幹凈,然後將所有食材放入燉鍋中,燉3小時,飲用時加鹽調味。
註:3-5月新鮮桑葉最多,不要錯過。嫩葉可以煮著吃,如果妳燉湯,老葉也沒什麽壞處。
評論:第壹次看到這樣的比賽。桑葉燉後能保留鮮嫩的色澤,吃起來鮮甜可口,湯裏留的香味是春天樹木發芽的鮮香。
燉清湯的小竅門
現在有了電子燉盅,早上上班前可以燉湯,自動保溫,下班回家就可以喝了。燉湯似乎容易多了。但是要做好燉肉,需要註意壹些小技巧。梁師傅向我們透露了壹些竅門:
雖然燉品中所有的材料都放入鍋中燉,但是燉品是精心擺放的。先把肉放在底下,再把藥材和食材放在上面燉。湯會更清澈。不要貪杯外的水,因為煮的時候水太多會滲進杯子裏。
沖淡湯的味道。
然後妳要掌握好溫度。電子燉盅可以煮3個小時,壹勞永逸不看火。不過有時間看火的話,要用猛火半個小時,讓杯子裏的水燒開,然後就可以當慢火了。這樣也會燉3個小時,這樣湯會更鮮美。
湯的處理壹般很簡單,但如果有腥味很重的肉,比如水魚、水蛇,壹定要先飛水再燉,然後加入姜片調味。
配料:鯉魚1(約7...> & gt
夏天吃什麽食物能有效去除濕熱?
紅豆:健脾燥濕,可消水消腫,止瀉利尿。
綠豆:最適合夏季和雨季食用,有解除濕熱、行氣的功效。
冬瓜:性味甘、淡、微寒,養胃生津,祛濕瀉熱。
薏苡仁:也就是負責祛濕的薏苡仁,還有消除水腫、益腸胃的功效,利尿作用強。
海帶:水化除濕,化痰止濁。
黃瓜:祛濕解暑,止渴利尿,解毒消炎。
鯽魚:益氣健脾養胃,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鴨肉:補虛清熱,祛濕解毒,滋陰養胃,利水消腫。
生苦瓜:祛濕解毒,利尿解暑,清心明目。
絲瓜:祛濕化痰,潤腸通便,利尿除口臭。
有哪些食物吃後容易濕熱?
水果:榴蓮、龍眼、荔枝、芒果、橘子。
蔬菜:生菜、蒜苗、蒜苔。
幹果類:桂圓幹、荔枝幹、炒花生、炒瓜子等炒貨。
什麽食物去除體內濕熱?
千感冒易除,濕感冒難除。“濕熱合在壹起叫濕熱。吃正確的飲食是有益的。祛濕熱的食物有哪些?”
蔬菜:多吃香菜、荊芥、藿香等芳香蔬菜。,但是這些菜也是濕的,不能吃太多。這些菜可以當配菜吃,去除濕氣。還有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藥,可以當主菜吃,利濕。
茶:艾葉、飛機草性偏溫,可以除濕,竹葉、荷葉性偏涼,可以清熱,每天泡茶,幫助清除體內濕熱。
配料:生姜、八角、桂皮等香料,有散寒、除濕、發汗的功效。每天做飯的時候適當放壹點溫中祛濕。推薦閱讀:濕熱體質有什麽表現,濕熱體質如何調節?
粥:茯苓、白術、小米、大米在濕熱季節也是不錯的選擇。每天煮粥,健脾養胃。
湯:冬瓜、紅豆、排骨各適量熬制,清熱利濕。
脾胃濕熱不能吃什麽?
性溫的食物,如秈米、狗肉、羊肉、雞肉、河蝦、海蝦、海參、鏈魚、草魚、荔枝、橙子、蕓豆、芥菜、薤白等。
辛辣溫性食物,如韭菜、花椒、肉桂、幹姜、生姜、花椒、茴香、茴香、大蒜、豆蔻等。
磁膩味濃,易受潮加重濕證的食物,如山藥、糯米、紅棗、蜂蜜、桂圓、花生、西瓜、松子、豬肉、牛奶、枇杷等。
有澀味和濕邪滯留的食物,如烏梅、蓮子、石榴、芡實等。
希望能幫到妳,祝妳生活幸福,希望領養。謝謝妳。
濕熱體質如何調理推薦幾種祛濕熱的食物?
在中醫中,濕熱是指體內濕氣過多停滯,也可能轉化為內熱。但是,暑熱伴濕氣往往不是單用清熱就能有效的,而是需要清熱祛濕雙管齊下才能有效。這種妳中有我、我中有妳的關系,往往使它們壹起“危害”人體,尤其是夏季,外界環境促進濕熱。濕熱都可以自測排出,更何況是中醫知識豐富的老廣。即使是在廣東呆過幾年的外地人,也知道廣東天氣濕熱的原因。在民間,往往有很多應對濕熱大地的方法,比如涼茶、綠豆湯等。但是,妳的病情壹定是“濕熱”嗎?因為壹個小問題不足以去醫院,壹些老人習慣於運用自己固有的常識,或者根據天氣變化判斷自己或家人可能有“濕熱”,就會煮壹壺苦涼茶,全家壹起喝。事實上,專家解釋說,炎熱潮濕的日子並不壹定意味著人體本身就是炎熱潮濕的。壹家人壹起喝的藥膳,最好是平和的味道。畢竟家人的身體狀況可能不壹樣。雖然有專家不建議公眾自行判斷濕熱。但也不排除從中醫角度認識濕熱的壹些癥狀,然後消除“濕熱”的可行性。濕:口幹不喝水,疲勞,困倦,懶惰,沈重感。舌苔往往很厚。熱:口幹口渴,咽痛,鼻幹口燥,小便黃,舌苔常黃。濕熱夾雜:大便腐爛,拉的次數多。專家表示,以上癥狀只能作為壹般參考,不能代替醫學診斷。畢竟該病有很多不典型癥狀和未知因素。濕熱的治療壹般分為濕敷或熱敷。祛濕是祛濕的主要方法,清熱是清熱的主要方法。在此原則下,應根據壹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中藥,如藿香正氣膠囊、葛根芩連片等。如果癥狀減輕,可以自我調節,喝點涼茶或綠豆湯、冬瓜湯等。濕熱的人因為脾虛吃同樣的東西,處於同樣的環境。為什麽有的人對濕熱特別敏感,容易生病,有的人卻安然無恙?專家說,這是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所謂“身體狀況”主要在脾胃。中醫專家認為,容易患濕熱疾病的人壹般脾胃虛弱,盡管許多人可能看起來胃口很好。虛弱或疼痛癥狀不壹定叫“虛”。所謂脾胃虛弱,是指其消化能力和運輸能力較弱。當人體攝入容易誘發濕熱的食物時,虛弱的脾胃沒有足夠的能力將其化解,濕熱就會郁積在體內。相反,脾胃的功能和能力變得更強,我們的濕熱可能會在無形中化解問題。濕熱飲食調理,濕熱天氣多吃芳香食物,濕熱體質的人在飲食上應該註意哪些問題?怎麽調?吳約平給大家介紹了壹些實用的方法,不妨試試。蔬菜:多吃香菜、荊芥、藿香等芳香蔬菜。,但是這些菜也是濕的,不能吃太多。這些菜可以當配菜吃,去除濕氣。還有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藥,可以當主菜吃,利濕。茶:艾葉、飛機草性偏溫,可以除濕,竹葉、荷葉性偏涼,可以清熱,每天泡茶,幫助清除體內濕熱。配料:生姜、八角、桂皮等香料,有散寒、除濕、發汗的功效。每天做飯的時候適當放壹點溫中祛濕。粥:茯苓、白術、小米、大米在濕熱季節也是不錯的選擇。每天煮粥,健脾養胃。湯:冬瓜、紅豆、排骨各適量熬制,清熱利濕。兒童或長期脾胃虛弱的人,如果不想吃東西,感到全身厭煩,或感到飽腹、腹脹、腹瀉等脾虛濕盛者,可用炒山藥、炒雞內金,按1:1的比例混合成粉,每天喝壹勺緩解癥狀。少吃油膩和甜食,防止濕熱體質。除了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少吃高脂肪食物和甜食,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喝水要適度,避免水停在裏面或從外面進入。應該早睡早起,室內經常通風,盡量不用空調,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早起鍛煉到出汗。出汗有助於祛濕,但不要出汗,以免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