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求治療“寒包火”感冒的合劑處方。

求治療“寒包火”感冒的合劑處方。

前天晚上,央視第四套節目《中醫》主持人說,今年冬天流行的感冒,既不是風寒感冒,也不是風熱感冒,而是內熱外冷的感冒。

這種內熱外冷的感冒應該怎麽治療?在節目中,著名中醫發熱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首席專家、博士生導師周平安教授表示,他開的“感冒合劑”療效非常驚人,大部分感冒發燒患者三劑即可治愈。“感冒合劑”由麻黃、生石膏、柴胡、黃芩、板藍根、金銀花、羌活、紫蘇葉等十二味中藥組成,具有散表寒、清裏熱的功效。

老趙見此,立即用紙筆抄下了“感冒合劑”的藥方。可惜的是,電視屏幕上閃現的藥方,並沒有完全抄下來。而且原來的藥方是由十二種中藥組成的,但節目中只介紹了以上八種,其他四種都缺失了。既然真心想造福大眾,全部公布出來豈不是更成功?

看完節目,老趙壹直在想這個“感冒合劑”方子裏到底有什麽十二味中藥。翻遍書籍資料,幾乎壹夜沒睡,終於找到了方子的出處,主要是麻杏石幹湯、柴葛吉傑湯、方靜敗毒散,加減了有咳嗽、咽痛等癥狀的藥物。

1.麻杏石幹湯由麻黃6克、杏仁9克、石膏24克、甘草6克組成。功能:辛涼,通便,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風熱,或風寒阻熱,郁閉於肺,以及咳嗽、氣短、鼻癢、口渴、高熱不退、舌苔白或黃、脈滑。

二、柴葛吉傑湯由柴胡6克、葛根9克、甘草3克、黃芩6克、羌活3克、白芷3克、白芍6克、桔梗3克組成。功能:舒筋清熱。主治:外感風寒、郁熱證。惡寒漸輕,體熱漸強,無汗,頭痛,眼痛,鼻幹,煩躁,失眠,咽幹,耳聾,眼窩痛,舌苔薄黃,脈微紅。

3.荊防敗毒散由荊芥、防風、生姜、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茯苓、桔梗各65,438+05g,甘草5g組成。功能:散寒解表,祛濕。主治:流感初起,感冒等癥,惡寒發熱,無汗,頭痛劇烈,肌肉關節痛,舌苔白膩,脈浮或數。

基於以上三個治療感冒的經方和常用藥,老趙個人認為安教授的“感冒合劑”配方應為:炙麻黃5g、杏仁10g、石膏30g(先煎)、甘草6g、黃芩6g、柴胡6g、羌活6g、防風10g、板藍根12。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最好去醫院治療。但正如《劉太壹談養生的啟示》中所言,老趙非常反對壹生病就去醫院,壹到醫院就輸液。平時註意養生,保持身心健康最重要。可惜生病了,吃點中藥都不行,更別說動不動就輸液了。

防病是治病的根本前提,扶正祛邪是治病的基本思路。比如治療外感高熱,如果不強身健體,只退燒,可能會受傷導致虛損,病情就下去了。所以在治療急性高熱的同時,首先要增強身體抵抗力,同時要註意給邪氣讓路。壹是揭邪,二是清內之熱,用清熱藥解暑,三是瀉火,讓火邪被瀉出來。這樣,熱邪就有了出路,正氣不受損,療效自然就好,對身體的傷害微乎其微。

那麽,為什麽冬天容易感冒呢?根據中醫天人合壹、五運六氣理論,分析了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區的氣候環境,即室內溫度高、室外溫度冷、溫差大。人長期生活在室內,在較溫暖的環境中,毛孔是張開的,而室外溫度低,必然容易著涼。在這樣的情況下,北方感冒患者的特點都是內熱加外寒,形成了“寒包火”的現象。正如隋代的《論邪氣分期與氣病分期》:嫁時有病者,皆因年齡不和,氣節不足,人脾氣暴躁。

最後介紹了感冒、風熱、暑濕的辨證及防治感冒的兩個治療方。

1.風寒:惡寒、無汗、頭痛、身痛、鼻塞、咳嗽、吐薄白、舌苔薄白濕、脈緊(輕按可感脈跳緊)。

風熱:體熱較重,微怕冷,出汗少,頭脹,咯痰黃,鼻黃濁,舌苔薄黃,邊紅,脈浮(脈快,輕按可感)。

三、暑濕:發熱、少汗、身痛、頭暈、眼痛、口粘、胸悶、惡心、小便短赤、舌苔薄黃膩、脈數。

第四,預防感冒。防風黃芪牛肉湯:防風10g,黃芪10g,白術10g,紅棗10g,牛肉250g。此方出自經方玉屏風散:黃芪10g,白術10g,防風5g。

第五,治療感冒。荊芥姜粥:荊芥(鮮8克,幹5克),豆豉6克,薄荷3克,粳米30克,生姜七八片。

  • 上一篇:感冒流鼻涕吃什麽?八種食療方法。
  • 下一篇:減肥藥有哪些?使用減肥藥需要註意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