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可引起病豬發熱、厭食、腹瀉和死亡,並可能出現神經系統癥狀。感染豬瘟的母豬可能流產或產下死豬。
豬瘟的常用治療和預防措施
流行特征
病毒特性:病毒存在於病豬全身和體液中,以淋巴結、脾臟和血液中的毒性含量最高。病毒株有強毒力、中等毒力和弱毒力。病毒對外界環境有壹定的抵抗力,但在幹燥的環境中和消毒劑的作用下容易死亡。病毒在病豬舍和幹燥高溫的汙染環境中1-3周後會失去傳染性。用2% -3%的氫氧化鈉作用30分鐘,用5%的漂白粉作用65438±0h,可殺滅病毒。流行特征不同年齡、品種、性別的豬均可感染,發病無季節性。
致病特征
1,病乳豬
當體溫升至41 ~ 42℃時,為漏診發熱。乳豬吃奶後突然吐奶,持續腹瀉,大便呈糊狀、灰色、黃色或淡黃色。患病乳豬表現出怕冷、嗜睡、厭食、口渴、喜喝水、全身發抖、皮毛蓬亂、毛孔粗大、步態不穩等癥狀。豬患結膜潮紅,雙眼有大量牙齦(粘稠膿性分泌物)。後期表現為呼吸困難、消瘦、打樁。耳尖、乳頭、會陰、四肢皮膚青紫,腹股溝皮膚肉眼可見紫色出血點,導致迅速死亡。病程壹般為5 ~ 10 d,部分病例可達15 d,病程老年,眼部有大量分泌物,常有黏眼皮,抗生素治療無效。
豬瘟的常用治療和預防措施
2.播種後期
妊娠母豬由於熱應激等原因,每年7-8月份容易發生豬瘟,其他季節也有發病,且多繼發藍耳病,常伴有傳染性胸膜肺炎、附紅細胞體等疾病,妊娠母豬後期常發病。
3.小心豬的疾病。
哺乳豬發生豬瘟主要是由於豬藍耳病和圓環病毒病的發生引起免疫抑制,或過早免疫藍耳病活疫苗,即沒有處理好與豬瘟疫苗的關系,影響了豬瘟的免疫。這壹階段的臨床癥狀表現為逐漸消瘦、堆集、糞便幹燥、時有腹瀉、糞便惡臭、排泄物過多、淋巴結腫大、後軀無力,常與豬藍耳病、圓環病毒病、傳染性胸膜肺炎、副豬嗜血桿菌等混合感染,常以死亡告終。
豬瘟的常用治療和預防措施
處理方法
1,幹擾素療法
2、抗生素治療,如氟苯尼考、克林黴素、卡那黴素。發燒的話要配合銀蓮花、氨基比林、柴胡等藥物退燒。
3.豬用免疫球蛋白。
4、使用中草藥、維生素輔助治療。如黃芪多糖、VB1、VB12、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