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緒六年九月的壹天,慈禧太後因病墜宮。太醫李德勝帶領很多人咨詢老佛爺,認為他的病是脾胃虛弱所致。多位醫生經過討論,為“老佛爺”開出了八個藥食同源的藥方:茯苓、芡實、蓮子、薏苡仁、山藥、扁豆、麥芽、藕粉,全部磨成細粉,加七兩糖,用水調和制成餅,取名“健脾餅”。吃了幾天這個蛋糕,“老佛爺”的癥狀完全消失了,食欲大增,全身也變得更強壯了。“老佛爺”壹高興就把“健脾糕”改名為“八珍糕”。
“八珍糕”不是“八珍糊”
八珍糕和八珍膏壹樣,都是中醫治病的良藥,只有壹字之差,但兩者有本質區別。
小莫把兩者的區別簡單概括為:配方不同、功能不同、形狀不同、口味不同。
首先,配方不同。前者的配方大致包括山楂、茯苓、芡實、薏苡仁、白扁豆、麥芽、山藥、蓮子等八種藥食同源的中草藥。後者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組成,是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的組合。在功效上,前者有消食、健脾、利水的功效,後者重在補益氣血;從外觀上看,前者類似於糕點,後者則是濃稠的糊狀;在吃法上,前者軟糯香甜,與普通糕點無異,可以當零食吃。後者應遵醫囑,用小勺取壹勺,用熱水溶化後服用。
“八珍餅”在陌生時代的延續
怪時八寶糕很有特色,不僅味道好,還有健脾養胃的功效。原因是大部分的餅都配有藥食同源的中藥材,每種藥材的加工都會特別用心。以山楂為例,生山楂味酸,有潤腸的作用,而做八珍糕的山楂必須是焦山楂,這樣才能把生山楂的潤腸變成健脾開胃。焦山楂的煎法看似簡單,但壹般的醫藥工作者是做不到的。炒多了就成炭了。如果炒得太晚,就不能去除生山楂的爽滑和酸味。壹定是有多年經驗的老師傅做的。薏米壹定要用薏米,薏米藥用價值高,有美白消腫、祛濕排毒的功效;我們用炒山藥代替生山藥,每批都要用麥麩炒,對痰多咳嗽,健脾止瀉,脾腎兩虛,肥胖都有非常好的效果。現在的八珍餅,對於陌生人來說,是壹個值得傳承和堅持的東西。在業余時間,我盡我所能去控制中藥的選擇和制作工藝。
尚墨十八珍糕選用藥性平和的中藥,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反復蒸制,既保證了藥效的充分發揮,又不影響糕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