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是中醫的壹個概念,是指脾胃陽虛、飲食過盛或寒邪居中而致寒的證候,常引起胃痛、嘔吐、腹瀉、厭食、胃脘脹滿等消化系統疾病,分為虛寒和實寒。虛寒宜溫中健脾和胃,實寒宜散寒和胃,行氣止痛。
二、胃寒的治療
治虛要補,寒要溫,郁要養。癥狀輕的就喝點姜湯,癥狀明顯的按如下辨證治療。
1.脾胃虛弱
臨床表現:隱痛持續,溫熱壓痛,腹空脹痛,進食緩慢,乏力或受涼後起病,或清水加重,精神萎靡,四肢無精打采,手腳不溫,大便稀薄,舌淡,胎白,乏力或遲行。治法:溫中,健脾,止胃痛。代表:黃芪建中湯。
2.寒邪犯胃
臨床表現:胃痛,惡寒喜暖,輕度疼痛,感冒加重,口淡不渴,可能是熱飲。舌淡,苔薄白,脈緊。治療:溫胃散寒,行氣止痛。代表:蘇祥散、傅亮丸。
三、胃寒的護理
胃寒與情誌因素有關,所以要少生氣,多運動,平時註意飲食調理,避免吃生冷油膩刺激性食物,少吃零食和垃圾食品,多吃新鮮水果蔬菜,註意保暖,防止感冒。如果有胃痛等需要警惕胃的器質性疾病,要盡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