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療陽虛證時,應在助陽藥中適當加入養陰藥,稱為“陰中求陽”。因為陽受陰助,生生不息,陰受陽促,泉不竭。因此,在血虛證的臨床治療中,常用補藥補血;治療氣虛證時,常加補藥。
擴展數據:
中醫的陰陽是相對的,互補的,可以相互轉化。
朱丹溪說:善於治陽者,必在陰中求陽;善於治陰者,必在陽中求陰。如張仲景的金匱腎氣丸補腎陽(即六味地黃丸加決明子制成),六味地黃丸滋陰,加附子、肉桂補陽,意為從陰中求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