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個耳癤是明朝的《外科大師》裏發現的,說是生在耳朵裏,有點痛,像紮壹樣。該病由肝火濕熱、凝血瘀毒所致。或者是遊泳時挖耳、耳洞積水造成的皮膚損傷;或者受耳屎刺激。耳癤發病前,常有耳膿史,遊泳,淋浴汙水灌入耳中,或挖耳損傷皮膚。起初外耳道突出壹個小米樣的瘡頭,皮膚紅腫,疼痛劇烈。說話、咀嚼、張嘴、用手指壓耳屏、拉耳朵都會加重疼痛。伴有有形寒、發熱、全身乏力、無食欲、苔黃膩、脈數等癥狀。治療肝火濕熱,用龍膽瀉肝湯。壹周左右,潰爛出膿,痊愈。外治:最初在耳朵裏放紅魔膏;潰瘍後,用棉簽在耳內蘸上紅丹混合的藥膏,每日換藥4 ~ 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