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桑葉。中國各地都有栽培。
形態特征: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3 ~ 7m,植株內有乳汁。葉互生,卵形,具銳尖的先端;心形底座;邊緣有不規則的粗糙鋸齒或圓齒;葉柄長1.5 ~ 4厘米;托葉披針形,早落。花單性,雄花為圓錐花序,雌花為穗狀花序;雄性花被4,雄蕊4;雌花沒有花柱,柱頭2裂,向外卷。小瘦果被肉質花被覆蓋,形成聚合果(桑葚),成熟時呈紫色。花期為4-5月,結果期為6-7月。
收獲和加工:
初霜後采收,去雜曬幹。
藥用飲片:
桑葉:幹癟破碎。完整的有柄,展平的葉橢圓形或寬,長8 ~ 15 cm,寬7 ~ 13 cm。頂端呈錐形,基部被截斷,圓形或心形,邊緣呈鋸齒狀或鈍角,有的不規則分裂。上表面黃綠色或淺黃棕色,有的有小疣狀突起;下表面顏色略淺,葉脈突出,葉脈網狀,葉脈疏毛,脈基叢生。脆脆的。氣微,味淡,微苦。
桑葉:去雜質,粉碎,去梗,篩去灰塵。
功效適應癥:
甘、苦、寒。疏風清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平肝陽。用於風熱感冒,肺熱幹咳,頭暈頭痛,視物模糊。5 ~ 10克.
本文摘自《大石文化史上最全的中草藥經典圖集(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