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碎石應屬於中醫“瀉”、“腸”、“息痢”範疇。其治療原則以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相結合的“整體觀”為指導。所以治療要攻補結合,以祛邪為主,兼顧固土扶正。健脾胃,利濕熱。祛邪宜清熱消炎,如黃連、黃芩、白頭翁、馬齒莧、蒲公英、敗醬草等。黨參、黃芪、茯苓、山藥、扁豆、薏苡仁、白術等。可選擇用於扶正、健脾、利尿。然後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進行加減。據報道,沈淩白術散合李連湯、白頭翁合藿樸夏玲湯或痛瀉要方合白頭翁湯治療潰瘍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中藥灌腸治療①濕熱證患者用黃芩15g、黃芩10g、秦皮10g、白芍30g、白芨15g、石榴皮15g。②脾虛溫熱證選用黃芪30g、黃連10g、黃芩10g、馬齒莧30g、白芨10g、蒼術50g、五倍子5g。上兩方水煎50 ~ 100 ml,每晚睡前保留灌腸1次,1療程半個月。錫粉、黃連素、苦參、雲南白藥也有用,保留灌腸。中成藥如結腸寧、補脾益腸丸、結腸炎丸等也可配合西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3.手術治療當合並腸穿孔、中毒性先天性巨結腸、膿腫和瘺管形成、頑固性胰腺炎、內科治療無效或癌變時,應進行手術治療。臨床表現
上一篇:子宮肌瘤吃藥能治好嗎?下一篇:第壹次見男朋友的爺爺奶奶,爺爺有糖尿病。送什麽禮物比較好,比較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