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總結壹下,竹三七是中藥的名稱,來源於安徽中草藥,即趙卿薛凱《本草經鏡》[1]中記載的竹三七別名。
3竹三七別名竹三七、野田七、竹七、白三七[2]。
4來源及產地竹節參(Panax japonicus C.A.mey),五加科植物,有竹鞭狀根莖[2]。地點:雲南[2]。
5性味甘、苦、溫[2]。入肝脾經[2]。
6功能主要用於補益氣血、化痰止咳、散瘀止血[2]。
1.治療後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肺結核伴咯血,咳痰不爽;胃出血、鼻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閉經、產後腹痛、跌打損傷[2]。內服:煎服,3 ~ 9g磨衣服,1.5 ~ 3g [2]。
2.治療創傷性出血[2]。研磨粉[2]。
7註意孕婦使用,避免服用[2]。
8利用竹節參的肉質根,稱為鄂三七,又稱芋七[2]。功能與三七基本相同[2]。
9化學成分根莖中含有多種與人參皂苷相似的竹皂苷[2]。還含有人參皂苷、假人參皂苷、三七皂苷R2等。[2].還含有揮發油,其中主要成分是吉馬酮D和微量的β檀香萜和β法尼烯[2]。
10的藥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