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有假牙,牙齒脫落後牙槽骨仍被逐漸吸收。時間越長,牙槽骨流失越多。Tallgren(1967,1969)對戴全口義齒的患者進行隨訪。他發現,在戴假牙的前半段,下頜前部的牙槽骨比上頜高壹倍。7年後,下頜前部的牙槽骨是上頜的4倍,下頜的牙槽骨吸收遠多於上頜。這主要是由於全口牙拔除後牙齒感覺喪失,應力全部從牙齒轉移到粘骨膜,從而引起牙槽骨進行性吸收。也可能是因為下頜骨的大小和形狀的關系,下頜骨的牙槽骨對義齒傳遞的各種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力比上頜骨更敏感。
Crum等人(1978)比較了戴全口義齒和戴全口覆蓋義齒患者的骨吸收情況。經過5年的隨訪,發現帶犬齒的覆蓋義齒可以保留牙槽骨。他們通過X線片和研究模型測量上頜前部和下頜牙槽脊的垂直骨吸收。發現下頜全口義齒(5.2毫米)患者的骨吸收是覆蓋義齒(0.6毫米)患者的8倍。這充分說明戴覆蓋義齒會大大延緩牙槽骨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