劑量:
麻黃10-15克,芍藥10-15克,阿莎麗3-6克,幹姜10-15克,甘草(炒)10-65438。
宋公式:
小青龍最有功,風寒束止胸,細辛半夏甘甜可口,生姜肉桂麻黃芍藥也壹樣。
擴展數據:
小青龍湯名稱的由來;
四象與五行學說的同構性,成為中醫的理論基礎。受此理論影響,中醫方劑中有青龍湯、白虎湯、朱雀丸、宣武湯等。“五仙沾”把東方的七個房子——角、康、地、房、心、尾、簸箕想象成龍的形象。根據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論,東方木為藍色,故名“青龍”。青龍湯源於《傷寒論》,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發汗強弱而分大小不等。青龍是水族之王,大的時候播撒雲雨,小的時候驅邪控水。以此類推,大青龍湯汗如雨,故名大青龍,小青龍湯因能溫肺化飲,故名小青龍湯。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小青龍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