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加工春秋兩季均可采收,去除地上部分和須根,洗凈晾幹。去皮切片,生吃或鹽炒。
性苦,性寒,無毒。
主治:清熱瀉火,氣實熱,肺熱咳嗽。滋陰潤燥,陰虛咳嗽,陰虛火旺,止渴。本品味苦、寒、濕,能清肺瀉火,滋腎養陰,瀉胃火消煩渴。既能清熱瀉火治實熱,又能滋陰潤燥治虛熱。故可用於發熱、煩渴、肺熱咳嗽、陰虛幹咳、骨蒸潮熱、糖尿病等癥。可用於滋陰降火,潤燥滑腸,也可用於陰虛兩便之證。
附方擅長清熱、瀉火、除煩。用於外感發熱、煩渴、脈沈等肺胃實熱證。與石膏配伍有協同作用,如白虎湯。
本品能清肺熱,滋陰潤肺。治肺熱咳嗽,痰黃粘稠者,常與黃芩、瓜萎、浙貝同用。治陰虛幹咳,常與川貝母如二木丸同用,也可與沙參、麥冬同用。
本品能滋陰降火,用於陰虛、肺腎陰虛所致的骨蒸、潮熱、盜汗、心煩。常與黃柏、白質地黃丸等滋陰藥物配伍。
本品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用於陰虛口渴、飲酒過度、小便多等癥的消渴,可與天花粉、五味子等配伍,如俞曄湯。
此外,本品有潤燥滑腸之功效,可與何首烏、火麻仁同用,用於陰虛腸易激引起的便秘。本品亦可用於陰虛小便。